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福田种出特区“高产田”
——深圳市福田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创建活动综述
//m.auribault.com2013-10-11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近年来,为破解土地资源“紧约束”困局,深圳市福田区大力探索高度城市化地区节约集约利用和管理土地的新方法、新路径,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转型发展。2013年6月,福田区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区”称号。

  坚持科学发展,福田种出“高产田”

  福田区成立于1990年10月,是深圳市的行政、文化、信息、会展和国际商务中心。土地面积78.6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4%左右。经过20多年的快速发展,福田区面临着严重的发展空间不足问题。

  目前,福田建成区面积57.0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56.6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高达71.96%,新增建设用地极为有限,土地资源匮乏成为制约城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障碍。近年来,福田区积极探索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土地的新路子,从资源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粗放式发展向内涵式发展转变,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立体化、综合化、全方位、高效能管理利用,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种出了特区“高产田”。

  从总量规模上看,2012年全区本地生产总值达2374.24亿元,并仍继续保持着9.0%以上的增长速度,其中总部经济、现代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919.74亿元、1639.5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8%、10.5%,均高于GDP的增长率。

  从产业结构上看,三次产业比重为0.03∶7.86∶92.11,其中第三产业的比重超过90%。

  从产业形态上看,高端产业集聚,特别是金融业作为第一大支柱产业,实现增加值884.91亿元,对GDP贡献率为37.3%。

  从质量效益上看,2012年,福田区地区生产总值地均集约度为30.18亿元/平方公里,约比新加坡高出1/4、比香港高出一倍,以占全市不足4%的土地面积实现占全市近二成的地区生产总值;万元GDP建设用地下降至2.25平方米,降幅达16.7%;税收地均集约度为8.33亿元/平方公里。地均GDP、单位建设用地产出、税收地均集约度三项主要指标,在全市8个行政区中稳居第一。

  坚持精耕细作,福田开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

  ——注重规划引领,实现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制度化。福田区在全市较早地树立了科学规划的理念,实现规划的全覆盖、严审批。如将都市产业园区建设、容积率管理、绿色低碳城市、公共优先等先进的规划设计理念尤其是智慧城市、内涵式发展、区域融合规划等新的节约集约用地理念,引入规划编制过程,为提升全区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做出了贡献。福田区在全市率先编制更新发展规划,指导辖区城市更新。2012年颁布《福田区城市更新发展规划》,将福田规划成“一心、两轴、三带”的“田”字形产业空间结构。同时在全市率先编制区域融合规划,统筹片区公共配套。2012年编制出台《金地沙头片区区域融合城市更新规划》,全面统筹整个片区交通路网体系、市政基础配套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及总体功能空间布局等。

  ——注重城市更新,释放存量土地潜力。在建设用地比例较高的情况下,福田区通过加大城市更新力度,科学规范城市更新机制与程序,全力盘活存量土地。一是量化评价体系。初步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的七项评价体系”,从拆建比、建筑质量、商业及配套设施便利度、建筑高度、战略地位、交通便利度、周边物业空置率等7个方面,对项目实施的优先权和时序性进行评价。二是精简审批程序。出台《福田区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单元实施办法》,计划申报材料初审及申报主体资格认定时间由20个工作日缩至17个工作日;主体资格确认公示意见处理时间由5个工作日缩至3个工作日。三是强化项目监管。要求计划申报主体在计划申报阶段组建技术团队,缴交一定保证金,限定各节点完成时间;将协商监管协议前置,签订监管协议后方核发主体确认文件;设立共管账户,将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概算费用的10%存入共管账户,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完工后共管资金解冻。

  去年底,全区更新项目实施率由年初的4.7%增加到30%,开工实施率增长幅度在全市8个行政区中位居第一;城市更新项目规划批准率85%,高出全市平均34个百分点,规划批准率在全市8个行政区中居第一;“十二五”前两年,全区城市更新提供用地面积53.8公顷,项目竣工后可提供239.5万平方米的空间增量。

  ——注重空间拓展,探索土地空间立体化利用。福田区凭借快速发展的地铁交通等优势,积极探索土地的立体化利用,大幅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一是大力挖潜地下空间。例如,福田综合交通枢纽总投资约70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2万平方米,将是国内首座位于城市中心区的全地下火车站;“中国电子第一街”华强北将打造成立体街道;香蜜湖路—红荔路节点改造工程860米主线以下沉方式穿越。二是有效利用空中资源。金地沙头片区规划引入“高地广场”、“空中街巷”等空中公共空间,统筹人居环境、产业规划和公共配套;在华强北、新洲村等商业人流密集区域,利用“边角地块”建设多层停车场缓解停车难问题,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三是注重土地混合利用。福田中心公园通过绿地与商业共建,形成极具活力的购物休闲区。

  ——注重市场规则,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一是长期坚持土地资源市场配置。福田区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行土地市场化供应方式,并不断扩大市场化范围,经营性用地连续11年、产业用地连续6年全部“招、拍、挂”出让,经营性基础设施用地连续6年有偿使用,扩大了土地市场化配置范围;二是不断应用新的市场配置方式。今年以来,福田区在积极稳妥试行作价出资或者入股、土地租赁等土地差别化供应方式的基础上,成功将土地作价出资供应方式应用在地铁三期有关线路的开发建设中,有效地解决了地铁三期融资难的问题,加快了工程开发建设。

  ——注重民生导向,追求土地利用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贯彻基本生态用地红线管理法则,提升土地利用生态效益。杜绝对生态用地的占用,为生态建设划定并保留足够的用地,禁止开发基本生态用地。如精心保护近300公顷红树林,红树林生态公园建成后将增加湿地面积,给鸟类提供更加优质的栖息环境;保护横贯梅林片区近50公里自然林地,构建天然绿色屏障。二是落实保障民生项目需求,提升土地利用社会效益。在城市更新改造项目中,留出用地空间,专门用于建设老人日间照料中心,现已实现所有街道全覆盖;圆满完成提供2315套保障性住房的任务;利用清理出的零星地块建设5个公益停车场,已完成建设岗厦和彩田北两个地块的“的士码头”,缓解了出租车从业人员的“就餐难、停车难”问题。

  坚持品质优先、民生至上,福田将努力打造“幸福田”

  站在新的起点上,福田区将紧紧围绕建设“法治化、智慧型、高品质的国际化先导城区”的目标,在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上,坚持品质优先、民生至上,努力把“高产田”转型升级为高品质的“幸福田”。

  不断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集中多项政策统筹安排,综合运用规划、土地、产权、财政、税收、金融等多种手段,突出产业导向,并通过土地二次开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同时,充分利用深圳市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中空间使用权的试点平台,探索实践土地空间权的权利主体、客体、出让方式、地价收取标准、使用年限等,进一步推动地下空间的应用和管理。

  不断建设完善组团绿化隔离带、滨海绿带、风景林等“生态绿地”系统,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强调“城市复合功能区”概念,以“区域融合”为规划建设理念,将适当的商业、休闲和体育等配套设施引进产业园区,混合布设商业区、居住区建筑,使生产、生活和生态融为一体,给居住就业人员提供丰富方便的城市生活,建设宜居宜业的“首善之区、幸福福田”。

  (深圳市福田区委区政府办公室、深圳市福田区城中村(旧村)改造办公室、深圳市规划国土发展研究中心供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