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范玉刚:高度、深度与广度
//m.auribault.com2014-07-01来源: 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做到政治形态与学理形态和大众化形态的统一,即做到“政治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大众的广度”的结合,才能实现既有政治恰当性,又有学理性支持和大众的普遍性认同,这样才能固本培元、润物无声,推动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鲜明地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世界舞台上占据了道德舆论优势地位,更是新的历史语境下我们党充分自觉到人类文明的普遍价值和国人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待,从而与当代中国各价值主体通过协商对话达成的最大思想共识。作为最新的理论创造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关涉社会主义国家利益、社会利益和公民利益的价值判断,体现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

  由此,我们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做到政治形态与学理形态和大众化形态的统一,即做到“政治的高度”、“理论的深度”和“大众的广度”的结合,才能实现既有政治恰当性,又有学理性支持和大众的普遍性认同,这样才能固本培元、润物无声,推动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成为我们生而为中国人的独特精神支柱。

  心之所仪、行之所倚和是非所依的标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有政治的高度。所谓政治的高度,是指所追求和体现的价值诉求要有政治的情怀和胸襟,能够包蕴包含不同社会阶层和群体的基本诉求。

  人类发展史表明,任何一个共同体,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民族,其核心价值诉求都有其政治向度。从世界各大国崛起的历程可以发现,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合力推动与自觉认同,它涉及各领域、各方面。对我们而言,它不仅是思想宣传部门的事情,更是全党全社会共同担负的责任。核心价值观的高度稳定取决于三个相匹配,即宏观视野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社会和生态文明发展的相匹配,以最终形成社会和谐的轴心同构原则为表征;作为一套表意系统的符号形成自治的逻辑,即宣教话语的“说法”与大众日常践履的“活法”的相匹配,以最终形成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凝聚力、感召力为表征;作为社会统治集团即执政党及其追随者的信仰追求的“宣言”与“执政为民”的行为操守的相匹配,以最终形成脚踏实地的大众安心、社会铸魂的共同理想为表征。这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原则,三个相匹配的相互贯通成全的是一个心魂铸体、睿智健脑、以轴心同构原则护体的现代性国家,一个富强、民主、自由、公正文明的和谐友善社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来说,三个相匹配的真正实现与完善,就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民众心之所仪、行之所倚和是非所依的标杆。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有理论的深度。所谓理论的深度是指所追求和体现的价值诉求有学理支撑,符合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整体进步的价值观,以理论认知的深刻促使观念意识和行动的自觉。党的十八大从价值理念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抽象概括,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价值观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充溢着理论的魅力。

  从理论渊源来看,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源泉。因此,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充分汲取思想道德营养、延续血脉和基因,又要结合时代要求以文明互鉴的眼光加以理论融会拓展,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发展实践相适应、与现代社会建设实际相协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沃土。

  这就需要我们结合“三个倡导”背后的学理支撑,在理论上讲清楚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讲清楚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在与世界各价值主体交流对话中,增强民族文化自信、价值观自信。历史上,中华民族从来就不是一个狭隘的民族主义者,而有着以天下者观天下的博大胸怀。今天,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但体现了国家和人民的强烈愿望和美好追求,还在与国际主流社会对话中占据道德舆论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传统价值观和资本主义价值观之处,一方面在于吸收了传统思想和西方价值观中的积极因素和有价值的思想,张扬了对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一方面又摒弃了阻碍人类社会进步和损害人民根本利益的错误意识,肯定了富强友善文明的价值取向。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要有大众的广度。所谓大众的广度是指价值观所具有的辐射力和影响力,覆盖了不同的社会阶层和人群,在培育和践行中体现了大众性的本质吁求。

  说到底,人是弘扬和践行价值观的积极能动者,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性,必定同一定社会主体的利益和愿望相联系,只有身心合一的鲜活的实现信奉者与维护者统一的个体的人,才是真正有效的践行载体。也只有提升全民族每个人的文化素质,把价值观的理念引导与个人的心性修养相结合,形成稳定深刻的心理认同,成为时代的精神需求和日常践履的内驱力,才能使每个人自觉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践行者。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如果每一个人都能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能在自我要求和自我提升上严格要求,整个社会就会形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氛围和道德舆论。在实践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抓住党员干部这个重点,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引领示范作用,通过切实改善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和作风让群众真切地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温度和温情,从而激励全体国人的共同担当,最大限度地唱响正气歌,传播正能量,使核心价值观真正成为人们心灵的罗盘,成为人们情感的寄托。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社会的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需要文化的支撑,这样才不会“失魂落魄”。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不断涵育、弘扬,使之成为文化发展必须坚守的灵魂和根本。通过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建构城乡一体化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完善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体系,就是为了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一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一切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一切文化传播媒介和文化阵地,从而在根本上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大众的广度。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