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的共生、共融、共存-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书库

传统节日的共生、共融、共存

林继富
2019-02-02 08:30:23  来源: 光明日报

  《中华节日名典》 李耀宗 编纂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读书者说】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众世代传承的生活,是民族、地区传统的集中展示。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李耀宗先生编纂的《中华节日名典》,是琳琅满目的节日图书中的一本重要著作,该著采集汇纳中华民族2700多个传统节日,有近5000个“名”目,并且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侧面记录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的生活实践和文化表现,可以说,这是笔者阅读到的关于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内容最为丰富,集中介绍传统节日的大著。

 各美其美的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节日十分丰富,这种丰富性源于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源于中华民族辽阔的地域、气候的构成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源于中国境内生活着的56个民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传统。这种传统节日的丰富性特征在《中华节日名典》中体现得十分突出。比如在描述火把节的时候,首先对“火把节”流传的民族、区域进行了总体上的概括,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火把节进行了叙述,弥勒火把节、傈僳族火把节、彝族火把节、迪庆彝族火把节、中国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白族火把节、拉祜族火把节、普米族火把节等,这些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中国许多民族围绕火而形成的仪式和传统节日的重要性和多样性,以及同一种传统节日在不同民族地区接受和传承的状态。同时,也把我们带到火把节的习俗长廊之中,感受到走向火把节走向现代的特殊魅力。因此,《中华节日名典》在呈现中华民族文化多样性、多民族共享共融的生活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是民众特殊时段的生活,这种特殊性体现在以仪式的形式表达出来。《中华节日名典》重视传统节日的细节性记录和描述,比如对苗族赶秋节的记录,将苗族赶秋的习俗来源、赶秋的具体过程以及赶秋的众多习俗呈现在读者面前;五月端午节,著者将各地、各民族端午节的名称、内容呈现出来,诸如端午节、端阳节、大端午、末端午、布依族端午节、羌族端午节等,将目前调查和记录的我国端午节习俗悉数呈现在世人面前,让读者犹如亲临现场,又有穿越时间、跨越空间畅游中国端午习俗的感觉。

 春节的故事和民俗

  “有钱没钱,团聚过年”“过了腊八就是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像这类中国“年”的俗语、故事和习俗十分丰富,它充分显示了“年”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年”也叫“春节”,是中国的第一大节,《中华节日名典》以时间为轴心,系统呈现了春节的生活知识,著者从腊月初八开始记录了吃腊八粥的仪式,腊月北方二十三和南方二十四均为“小年”,以祭灶为中心,清扫室内外,让其干干净净迎接新的一年,也开始了正式置办年货,每一天置办什么年货有明确的内容;大年三十除夕夜“除旧布新”的系列活动中的贴春联、挂年画、守岁、吃年饭、压岁钱等活动尽收其中,各民族、各地区辞年的习俗琳琅满目。在新的一年里,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节,每一天的民俗活动完整地得到呈现,拜年的习俗规矩、“破五”的意涵、初七“人日”的信仰,以及到了正月十三至十五的“试灯”“灿灯”和“正灯”等不同以“灯”为核心的习俗,在不同时间内的仪式和意义,将“年”的习俗生活推向又一个高潮。更为重要的是,该著在春节和“年”的处理上,把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春节和“年”展示在世人面前,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树碑立传”。

远古习俗经久不衰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了民众生活的历史和地方传统,许多传统节日的历史十分悠久,这些传统节日见证了中国人的精神需求,记录了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许多珍贵、久远的传统节日在《中华节日名典》中得到展示。比如该著作记录的“天穿节”就与女娲补天的神话记忆有关,该条目内容详细记录了流传在陕西等地区“天穿节”的具体内容:煎饼“补天穿”“天穿射”和“乱饭扎针”等活动。可以说,“天穿节”的活动将远古时期的习俗传递下来,并且在今天以现代的形式活跃在民众生活中,这种跨越历史长河的习俗经久不衰,证明了中华民族民俗传统文化具有根基性的特征。

  《中华节日名典》的编排结构新奇,这种结构充分尊重中华传统节日的时间结构逻辑和中华民族传统特点。在总体结构上,分为“农历节期”和“非农历节期”,将中华民族传统的时间体系对象化到传统节日的传承发展之上,强调了“农历”立法对于传统节日生成、发展的影响,对于中华民族在传统节日话语体系建设上重视本民众生活和本土习俗,具有明显的创新性。更为重要的是,该著将“二十四节气”和“四季物候生产节期”作为重要的类型进行描述,关注了传统节日与中国民众生活的内在关联性。

  《中华节日名典》收入了传统节日的生活形态、仪式形态和舞台表演形态,这些恰好记录了当下中华民族传统节日形态的多种类型共生、共融、共存的关系,既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代历史的力量,也展示了以传统节日为中心的人民生活的自豪感和自信力。

   (作者:林继富,系中央民族大学教授)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分调裁”应做好三个结合

    要优化“分调裁”工作机制,须将“分调裁”工作与综合治理考核体系做好结合,与人工智能做好结合,与各地实际情况做好结合。全国各级法院正认真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机制工作部署,持续加大诉讼服务中心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分调裁”机制落地生根,成果丰硕:

  • 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次把劳动教育纳入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是确定教育发展方向、指导教育发展的战略原则和行动纲领。

  • 助推劳动教育,职业院校有优势

    在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有一类院校具有独特优势,能够助推这些普通教育类型的学校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那就是遍布各地的1万余所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劳动教育是职业院校的独特优势职业院校具有劳动教育的理念优势。职业教育是以一种以传授技术技能为主的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在教育理念上追求不是系统构建科学文化知识

  • 打开劳动教育的新天地

    【教育透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教育,作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毋庸置疑。

访谈

文献

  • 思想建党的发端——重温周恩来《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

    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政党,思想建党是我们党的伟大创造和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在《坚决肃清党内一切非无产阶级的意识》一文中,周恩来开篇便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问题所在,“党的政治路线上许多不正确思想的来源

  • 为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作出新贡献

    近日,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中共党史学会、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联合举行座谈会与会专家学者一致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通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辉,是推进新时代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