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别对大学毕业生的焦虑一笑而过
光明网评论员
//m.auribault.com 2016-07-11 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 更多

  毕业季到来,社会新人的话题再次从舆论场中浮现。今天(7月11日),中新网的一篇报道聚焦初入社会的毕业生,称薪资低、交际难、租房苦三大问题困扰着他们。

  “90后硕士生月薪3千多元 不敢多花一分钱”、“和同事说话小心翼翼,已开启‘白加黑’加班模式”、“租房旺季一房难求 毕业生花半月工资租房”……在这个烈日炎炎的夏季,又一波年轻人开始接受现实生活的炙烤。

  对年轻人的焦虑,有些评论很有意思。中新社这条新闻下面,就有人谈起老调:“初入社会都难”、“哪一个初入社会的人,不都是这样,难道你还想说,初入社会,就八面玲珑吗?”此外,还曾见到某专家在谈起青年的辛苦时露出不理解的表情,以自己50多岁还要辛苦各地奔波讲课、在机场待机时间还要写论文的实例,劝诫年轻人不要以吃苦为意。这些话永远是对的,可以用来劝勉50后60后,也可以用来劝勉90后00后,但剥离一代人生存的大环境而单向度地从个人成长角度谈吃苦,意义又何在呢?

  青年人的就业状态、生活状态,是最有社会学意义的课题之一,它如三棱镜一般折射出了复杂的社会面影:阶层分野、城乡差距、产业结构、财富分配和社会心理。如果以改革开放后恢复高考后的几代人比较,可以看到,今天的年轻人几乎失去了改革开放前期自由竞争圈占社会资源的机会,一进入社会面临的就是利益格局已经固化的现实。从个体来讲,当然任何时代都挡不住极端优秀的人脱颖而出,但从大概率看来,今天的年轻人所能腾挪闪躲的空间显然更为逼仄。

  可以从几个具体的角度观察一下,首先是薪资。十年前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平均薪资要超过城镇就业人员的平均月薪;但到了2015年,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平均月薪已达到5169元(国家统计局数字),同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平均起薪只有3694元(第三方调查机构数据)。此外,2015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只比2014届增长了239元、比2013届增长了476元,把这个数字与两年间的物价涨幅对比,就能更深入感受到毕业生初入社会的辛苦。

  此外是房价。新世纪以来的十多年中,房价畸高带来了短暂的财富累积窗口,然后形成了粗暴的、完全没道理的贫富分化。如果说,新世纪初就业的一代人,还“有幸”赶上了这个窗口期、有机会在满足住房刚需的同时顺带完成这项回报率最高的“投资”,现在这个窗口则已经对年轻人闭合,一线城市的一套房对于他们来讲越来越不可得。年轻人要买房子,几乎必须依靠父母的代际累积完成,但随着城市房价的上涨,更多普通家庭的几代累积也被清除出场了。

  “现在的年轻人啊,吃点苦就抱怨”,这句话未必没有针对性,但仅从这一点切入谈论年轻人的焦虑和诉求,尤其是就业领域的专家也持此论,就会形成一种对现实的遮蔽。每一代青年的焦虑背后,无一例外都有大的家国议题,这大多是对规则明确、机会平等、上升通道多元的渴望和诉求,需要改革者聆听。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