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无论是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模式,还是完善临终关怀,目的都是让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社会的温暖。而下大力气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更为艰巨的改革任务,也是更普惠的民生工程。
据10月30日《新京报》报道,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临终关怀医院发现,“一床难求”现象仍十分突出,不少老人在等待床位过程中去世,而且在临终关怀医院“满床”的背后,多家临终关怀医院对接收对象、服务内容等没有明确统一标准,一些临终关怀床位成为养老床位,一些医院亏损严重。
临终关怀也称作安宁疗护,指对濒临死亡的老年患者给予亲切的抚慰、良好的照顾和尽可能的帮助,使其安然故去。最早的临终关怀医院于1967年在英国诞生,在我国也已有30年的历史。如今,多个省份已设立临终关怀医院或在医院内设置临终关怀病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解并接纳这种方式,公众对减少患者痛苦、注重生命质量逐渐形成共识,临终关怀的需求日益增加——这可以说是一种难得的进步。
尽管如此,临终关怀医院或病房在当下很多地方依旧是一种稀缺资源,其在分配和使用过程中出现不少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在资金、建制、监管方面及时干预,更需要公益组织和民间力量的积极参与,公益慈善组织、志愿服务团队等都可以成为临终关怀的重要力量。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在当下大力推进的社会养老体系建设中,临终关怀可以说是老龄事业的“最后一公里”,尽管它相对小众,并非人人都有机会接受,但却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体现。更进一步说,老龄事业的发展、养老体系的建设,不仅是要满足老年人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更要让老年人平等、公平地享受到应有的养老服务。当下,无论是探索多样化的养老模式,还是完善临终关怀,目的都是让更多的老年人感受到生命的尊严与社会的温暖。
如果说临终关怀及其背后的养老体系,只是公众感受社会温度的一个切口,那么包括医疗保障在内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无疑传递给公众更多的民生温度。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医改初见成效,公立医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更多的药品被纳入国家医保药品名录,医保异地结算逐步推进……从某种意义上说,下大力气解决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更为艰巨的改革任务,也是更普惠的民生工程。
眼下,养老、医疗领域取得的改革成效有目共睹,其中不少做法为建成更广泛、更令群众满意的民生保障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和有益借鉴。而现实中的新问题则时刻提醒我们改革没有休止符,未来任重道远。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离不开民生、社保体系的完善和成熟。从公众需求出发,从现实问题入手,将改革稳步推进、步步为营,让更多百姓感受“被善待、被尊重、被重视、被呵护”,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这应该成为各方的共识和努力的方向,也是矢志改革、提升民众获得感的题中之义。
快言快语2014-07-29 |
刘 菲:且玩且学2014-08-04 |
文化点评2014-08-11 |
“汉字听写”为何能在电视上热起来?2014-11-11 |
中工时评:焐热沪港通不只需要时间2014-11-21 |
白剑峰:好患者不是偶遇的2015-07-31 |
值班代替加班,需要监管发声2016-02-14 |
补课陷阱2016-02-15 |
用身体捂血袋,焐热的是医患关系2016-03-25 |
思想脱贫,先把心焐热2017-05-3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