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韩韫超-正文
【让工匠精神“生根开花”系列谈(三)】
耐得住寂寞,有多难?
韩韫超
//m.auribault.com 2016-06-16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时下,这句话常用来形容爱情中双方长相厮守的不易,而爱情之外,一个普通劳动者,若能多年如一日地在一个岗位上默默耕耘,同样是一份珍贵的长情。

  “一拿起雕刻刀,我就感觉自己进入了另一个世界,那里只有点与线,凹与凸,只有我创作的人物形象”;独自默默行走在不见人烟的轨道上,背包里没有眼线笔、防晒霜,而是塞满钢轨探伤仪、机油、打磨布,钢轨的方向就是“诗和远方”……从第五套人民币毛泽东主席肖像的原版雕刻师马荣,到年轻的90后“钢轨医生”关改玉,大国工匠多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能够耐得住寂寞的坚守者,是经得起岁月打磨的长情匠人。

  做好一份职业、制造一件产品、钻研一项技术,这些虽然需要不同的造诣本领,但过程异曲同工,恰如攀登一座山峰——有人受不住煎熬,中途折返,有人即将登顶却因云雾遮眼望不到尽头而放弃,也有人心无旁骛,一心向前,最终将山顶风光尽收眼底。那些登顶者一定是耐得住寂寞的潜心坚守之人,是从始至终不抛弃、不放弃之人。

  耐得住寂寞,不急不躁地潜心坚守,是工匠精神的现实内涵,更是一个企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必备品质。能否耐得住寂寞,决定了对产品对技术的态度,是浅尝辄止、应付了事,还是有对品质和技术的深度追求;能否耐得住寂寞,决定了个人事业和人生的现实走向,是得过且过、抱残守缺,还是在渐进与坚守中获得内心的安宁;能否耐得住寂寞,决定了企业乃至国家的实力与形象,是急功近利,还是在敬畏产品与技艺、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步步为营……

  坐得住冷板凳、耐得住寂寞,说易行难,现实中能抵御枯燥寂寞的,大抵还得是兴趣和情怀,是心底的执著信念。对所从事工作的疯狂热爱,把产品当成艺术品的痴情,技艺提升后的欣慰,做更好的自己、更优质产品、更强大企业的追求。有了这些,就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坚持的理由。

  但仅有这些还不够。知名华人吉他品牌“李吉他”创始人李宗盛曾做过一把叫“慎始”的吉他,因为在制作过程中他想起了年轻时,有那么多吉他少年说热爱音乐,然而几十年过去,却没有几人在坚持,“每一个梦想都值得被慎重对待,不能轻易开始又轻易放弃。”他曾为另一把琴取名“蛰伏”——在通往终点的道路上,诱惑和艰难一样多。这时候需要沉下心去“蛰伏”。不放弃,也不改变初心。

  艺术人生中的“慎始”与“蛰伏”,何尝不是工匠精神中耐得住寂寞、潜心修行的诠释?

  个人也好,企业和国家也罢,成长与发展过程中的漫长和艰辛往往难以预计。当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却难出成果,多年的技术难题总是无法突破,还有几人能依旧百折不挠、锲而不舍?

  雕刻师马荣坚持下来了,“钞票上的人像雕刻代表着国家形象,还有比这更能体现职业价值的吗?”“钢轨医生”关改玉的答案同样坚定:“当我老了,那些参建的铁路,那些检测过的焊接点,都会成为生命中最珍贵的回忆!”

  想好了、认准了,坚定走下去——工匠大师以过人的定力和可贵的长情,征服了漫漫长路上未知的艰辛寂寞。这是前行者给我们的启示。没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注定不会有最终的精彩。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