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习主席访问捷克大家谈】
树苗外交推动中捷关系落地生根
邓海建
//m.auribault.com2016-04-01来源: 中国青年网
分享到:更多

  一夜春风,万树花开。当地时间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布拉格同捷克总统泽曼举行会谈。会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捷克共和国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并见证了电子商务、投资、科技、旅游、文化、航空等领域双边合作文件的签署。前一日,两国元首在布拉格拉尼庄园举行会晤,并在庄园里种下一株来自中国的银杏树苗,他们共同为树苗培土、浇水。

  一棵树,两段情。2014年10月泽曼总统访华时,特意带上一棵苹果树苗赠给习近平主席。他寄语两国合作像苹果树一样深深扎根,两国关系持久长远发展。今年,习近平主席访问捷克,给捷克带去一棵银杏树。银杏树象征友谊长存,寓意中捷友好绵长久远。“你赠我苹果,我赠你银杏,这些都是友谊的象征。”

  一棵树,两国情。去年,习近平主席回应说:中捷合作如同一片苹果树林,我们既要摘苹果,更要多栽树。我们要精心呵护两国合作的树苗,使它们早日成林,结出硕果。今年,习主席告诉泽曼,银杏在北方很适宜生长,寿命很长,中国人有句话叫“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要看长远的作用。寄予两国始终从战略高度、以长远眼光看待和把握双边关系发展大局,让中捷关系和两国传统友谊像共同浇灌的这株树苗一样,不断茁壮成长。

  习主席为何要送捷克一棵银杏树?或者说,“苹果来银杏往”的背后寓意几何?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树来树往,绿色常青。树代表着“好彩头”,也蕴含着习主席的智慧。早在2014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此次赠捷克银杏树,最“因树制宜”的理解或是:银杏树种不仅古老,是第四纪冰川运动后最古老的孑遗植物,有“活化石”的美称,又象征友谊长存,古老而年轻。捷克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国家之一。习近平一语双关,既是寓意中捷两国友谊长久,又是希望两国从新起点出发,互信互利,开辟中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新篇章。以此寓意中捷情谊,实在熨帖人心。

  在这些众所周知的层面之外,这棵银杏树,或许还有另外的双重意义:一则,它彰显的是国家领导人的“三农情怀”。2012年,在中美农业高层研讨会上,习近平提到自己“对农业深有爱好”。原因在于——曾经在中国西部的一个省当农民当了7年,并且做了“大队支书”。之后又在河北、福建、浙江、上海或专门分管过农业工作,或领导全面工作也重点领导过农业工作。对农业农村农民有感情,自然对树木、种子、土地有眷恋。知道什么树种在哪儿,知道什么花儿结什么果,这些体认与情怀,如治国理政的谋略一样,决定了“中国梦”有抬头望天的诗意、更不缺脚踏实地的认真。

  二则,西谚有云,“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中说,“物之不齐,物之情也”。苹果有苹果的姿态,银杏有银杏的风骨,尊重树木的天性,理解各自的“水土关系”与“效用价值”,才能看到各自的“大美”,才能在“各美其美”的特殊性之下,站成“美美与共”的风景。中捷关系如此,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亦是如此。此外,一棵树可以生长为百棵树,百棵树可以连接成大森林……自2013年3月14日当选国家主席以来的1000多天里,习近平共出访20次,足迹遍及五大洲42个国家,行程近4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飞行了近10圈。深耕“邻里情”,扩大“朋友圈”,一棵树、一株苗,迟早会成为一眼绿、一片林。习近平主席2016年新年贺词发表之后,“让我们的‘朋友圈’越来越大”已经成为中国外交关系中的流行语。“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树栽好了,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同频共振,也许就会更和谐、更生动了。

  每棵树,都有自己的故事。每片绿,都有自己的坚持。在中国外交历史上,这些站成风景的大树,若干年后回望,谁说不会是后人荫凉的倚靠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