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贫困县的帽子能够换来财政补贴,过去戴上这顶穷帽子,是值得“热烈庆贺”的事情;如今,脱去贫困县的帽子成了绝对任务,想象一下,地方上又怎么可能不想尽办法呢?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2015年岁末,《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正式发布。这份长达万余言的重要文件,对未来5年脱贫攻坚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并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预计2016年,我国将第三次制定年度千万减贫计划。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京华时报》2月15日)
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消除成片贫困家庭,让所有人都能依靠自身劳动过上体面生活,让所有家庭都能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这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所谓“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扶贫问题关系到全面小康的短板补齐,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我们都知道,扶贫攻坚不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之所以见效比较缓慢,原因之一是扶贫攻坚本身就是世界性难题。截至2014年年底,全国还有2948.5万个贫困户、7017万贫困人口。全国范围内,共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贫困村。可喜的是,从2012年到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了5221万人,年均减少1740万人。照这个速度,7000多万贫困人口,似乎要不了几年就能全部“脱贫”。
但是,需要强调的一个概念是:贫困人口的减少甚至消灭,只是一个“现行标准下”的概念,随着贫困人口收入的改善,贫困的标准也会相应提高,所以相对意义上的“穷人”是永远存在的,贫富差距绝不会就此消失。明白了这个概念,自然也就能够清楚,改变命运绝不能等着“被扶贫”,无论何时都得依靠具体的个体,也就是你自己。
慈善也好扶贫也罢,都是“花别人的钱替别人做事”,难以做到绝对的公平,更难有绝对的效率。贫困县的帽子能够换来财政补贴,过去戴上这顶穷帽子,是值得“热烈庆贺”的事情;如今,脱去贫困县的帽子成了绝对任务,想象一下,地方上又怎么可能不想尽办法呢?这也是值得注意的。
从“抢帽子”到“摘帽子”,反映到扶贫数据上固然会很好看,但是当地穷人能否真正受益,才是最重要的衡量指标。不管是慈善还是扶贫,给了钱对方也许会高兴会赞许,但这不是有效的反馈,还需要对扶贫效果进行评估,以确定钱花得值不值。
许多地方之所以长期深陷贫困的泥沼,与当地政府的扶贫机制存在问题紧密相关。而这种机制,不会在新的扶贫过程中自动消失。也就是说,如今立下军令状“摘帽子”的和当初热烈庆贺“戴帽子”的,可能是同一批人,帽子也是同一顶帽子。任何事情,越是重要越要防范有些人因此不择手段,脱贫当然也不例外。
舒圣祥:“营养餐”需要个“补贴倍增计划” 2012-11-30 |
石敬涛:发展慢一点也不是“混世魔王” 2012-12-20 |
王钟的:贫困县“摘帽”需要正向激励 2014-01-29 |
吴书光:“寒门再出贵子”亟需制度护航 2014-04-09 |
广州日报:反思贫困县“戴帽炫富”怪象 2014-10-15 |
长沙晚报:扶贫政策要防“养懒汉” 2014-10-16 |
朱海滔:不能再纵容扶贫弄虚作假 2015-09-23 |
吴龙贵:全面脱贫还需警惕“数字政绩” 2015-10-13 |
唐 华:扶贫工作要念好总书记的“准字经” 2015-12-01 |
余志勇:莫让摘帽“时间表”成数字“游戏” 2015-12-0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