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民意护航作风建设更有说服力
张成林
//m.auribault.com2016-01-21来源: 海南日报
分享到:更多

  年终岁末往往是盘点成绩、检验作风的关键时期,全省上下都进行了不同形式的作风测评,“三风”建设社会评价结果也相继揭晓。在作风测评过程中,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民意得到彰显,越来越多的民声得到传达。尊重民意的作风建设、作风测评让人更觉朴实、亲切。

  作风好不好,必须百姓说了算。群众是政府部门各项服务的最直接感受者,服务是否到位,作风实与不实?群众最有发言权、评判权。因此,检验作风建设成效如何,不是靠华丽的工作报告,也不是靠虚浮的面子工程,更不是靠领导干部的单方面肯定,而是要看群众评价是好还是坏。倘若职能部门、党员干部,能够将群众的诉求当成领导的批示来办,服务的态度好了,反映的问题及时解决了,让百姓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其工作作风自然能得到百姓的认可,政府的公信力自然也会提高。相反,倘若虚与委蛇,对百姓的诉求不以为意,那么,即使再巧舌如簧、再百般粉饰,其工作作风也难得百姓认同。

  基于此,作风建设、作风测评的关键就在于如何更好地吸收民意、倾听民声。“三风”建设社会评价机制无疑是畅通民意、“民考官”的重要载体。可喜的是,在当下的作风测评中,越来越多的百姓元素得以呈现。如海南省“三风”建设社会评价不仅增加了百姓代表名额,还拓宽了评价方式和评价内容,最可称道的是在特别节目现场还增设了质询环节,回答满意与否代表说了算;而海口市的“三风”建设社会评价特别节目更是一改以往颁奖惯例,让来自各界的百姓代表为获奖单位颁奖,如此创新进一步凸显了群众在作风测评中的地位。

  改变往往从一点一滴开始。在作风测评的大舞台上,这些好现象、好做法或许还只是很细小的环节,但却是作风建设的好苗头、好趋势,体现的是作风建设中百姓地位的日趋改善,彰显的是以民意为上的考核导向。作风建设贵在动真碰硬、狠抓不足,实践证明,只有动真格、真改变才能充分展现民意,才能保证作风测评的含金量,因此,我们乐见更多突出民意的改变在作风测评中不断涌现。

  此外,尊重民意的作风测评更能倒逼职能部门改进服务、改善作风。群众的评价就是风向标,贵在不护短,不遮丑,直面职能部门工作中的欠缺和不足。有了这样的风向标,才能更好地侦察出作风建设中的短板,及时弥补。对不被群众认可的单位理应加大问责,促使其反思改进。只要民意充分展现,就会带来党员干部“官念”的改变,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时就会自觉地将百姓赞不赞成、群众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尺。

  只有突出“民生、民需、民意”的考核导向,才能形成有益且令人信服的“三风”社会评价,才能更好地倒逼党员干部认真审视工作得失,找准坐标,弥补作风建设中的不足,给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有了民意护航,作风建设方能行远致胜。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