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申国华:权力“缩小”不是坏事
//m.auribault.com2015-05-27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我们投资四川,不仅看重的是这里的产业和区位优势,更看重政府服务。”刚刚与四川眉山市签订了总投资110亿元“大手笔”的中景恒基投资集团董事长肖厚忠表示,“特别是四川省最近围绕投资等四大领域出台了36条稳增长措施,更从政策层面增强了企业投资信心。”经过两年简政放权改革,目前四川省级投资核准事项砍掉了6成以上,基层和企业的投资自主权进一步提升。(新华网5月25日)

  两年砍掉六成省级投资核准事项,政府手中的权力确实“缩小”很多,但换来的却是巨额的经济效益和丰厚的社会效益。而且随着投资环境不断优化,权力运行更加规范科学,效益还很可能会持续增加,从这个意义上看,权力“缩小”不是坏事是好事。

  “门难进,脸难看,盖个图章跑半年;话难听,事难办,批个项目腿跑断”。人们曾经这样形容一些地方行政“审批难”。一些地方、部门抱着审批权不放,其实是舍不得放下“权力”。从“证明我妈是我妈”的尴尬,到为评选全国劳模跑章的无奈等,许多事项都需要政府相关部门审批或核准,否则,工程不能动工,事情不能办理。一些干部总嫌权力小,大事小事都喜欢插手,该管、不该管的事都想管一下。正因如此,许多原本正常的审批与核准却又常常遭遇“肠梗阻”,不是这里“卡壳”,就是那里“碰壁”,往往故意把肥的拖瘦,把瘦的拖死,少数人还以此来证明手中拥有的权力。

  “审批难”不同地方可能表现不尽相同,但归纳起来主要有:一是实施的环节过多、手续繁琐、时限过长、暗箱操作,老百姓办事很难。二是重审批、轻监管或者只许可、不监管的现象比较普遍,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审批)往往只有权力,没有责任,责权不统一。三是少数行政部门利用行政许可审批乱收费,随意增加收费的范围和额度,加重了群众负担。

  “审批难”的根源是权力寻租和滥用。当前,在规则以及监督制约机制尚存在漏洞的情况下,少数人利用手中的审批权来谋取非法利益,使之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也造就了一堆贪官——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玩“京A”车牌交易的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原局长宋建国等等。认识上的偏颇、心理上的失衡、世界观的错位固然是内因,但行政审批制度缺乏有效监管,一些规章形同虚设,内因加外因,最终导致他们坠入了深渊。

  “缩小”权力靠制度。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简政放权,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些地方积极探索简政放权的科学模式,有效杜绝了“前店后厂”“体外循环”、明进暗不进、授权不到位等现象,建立完善了“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一个窗口收费”的制度机制,既减少了行政审批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权力运行更加规范、透明,减少了诱发腐败的可能。

  权力“缩小”不是坏事,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把该管的管好,不该管的下放或取消,不仅能够有效破解“审批难”“肠梗阻”,而且还能彻底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让群众真正有更多的获得感。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