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近日,中山大学关于“草坪禁入”的规定招来部分师生的反对,同时引起社会热议。上周五,该校社会学教授王进带着学生到草坪上课,遭到学校保安的“驱赶”。12月11日,中山大学保卫处微博回应称:“校园不能成为随意嬉闹的公园和乐园,校园应该高雅有品位。”王进则表示,中大的草坪长期以来都是大家可以自由使用的,严格不让踩是最近的事。(见12月15日《北京青年报》)
保安与教授,前者拿“高雅品位”说事,后者则高举起“开放自由”的大旗。在保护绿地与维护传统之间,在行政管理与师生尊严之间,似乎很难划定一条清晰的界线。在一些国家,大学的草坪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共草地,其素来被视作大学校园经典意象之一。学生在草坪上读书、谈情,教师在草坪上思考、讨论,这些都被看成是典型的高校生活方式,被看成是学术气氛与人文气息的现实载体。近年来,我们国家一些大学的草坪也渐渐被赋予这一意义。在这样的情形下,再加之大学本身“开放包容”的精神标签,中大逆势而为推出“草坪禁入”的规定,难免引发抵触。
说“中大草坪问题实质是文化之争”,此言虽稍显过激,却也不无道理。教师与学生与其说是在抵制一纸“草坪禁令”,不如说是在抵制“行政部门单方面制定游戏规则”的做派。而当保安意图以“浇水驱逐”的方式执行“校园规定”时,师生们的反感和愤怒更是到达顶点。此事其实代表了许多高校内部矛盾的普遍轨迹:决策者自顾自做决定,行政、后勤、安保等机构粗暴维护决定,师生的不满便会升级。
“争夺草坪”,实则是争一处开放多元的公共空间。倘若校方能创造条件提供替代性方案,师生们想必也不会拒不变通:“争夺草坪”,也是为了争一份诉求被正视、被尊重的权利,倘若校方能够多一点谅解少一点粗暴,师生们想必也不会不依不饶。也许,对于大学而言,草坪本就无所谓能踩或不能踩。真正重要的是,那些经典的生活方式与人文象征,是否获得了保护和承袭?师生的声音是否获得了公平公允的对待?
钱江晚报:乡长的水杯,动不得2010-03-26 |
叶祝颐:规范名人故里争夺 应给权力立规矩2010-07-14 |
法制日报:盛世大国 法治兴邦2009-10-01 |
屈正州:飞机上需要承载公共精神2012-09-12 |
“烧烤”中国如何避暑2013-08-01 |
舒圣祥:正视“争不到高铁就下课”的基层焦渴2015-01-28 |
西 坡:名字之于大学,鸿毛而已2015-07-06 |
李振洋:大学之大岂在校名2015-07-08 |
王江雨:国际秩序:走不出的“威斯特伐利亚...2015-08-04 |
王朝朋:大国大时代2015-10-22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