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严处党员“合法”奢靡是治本之策
樊大??/span>
//m.auribault.com 2015-11-19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严管私生活,不允许党员“合法”地奢靡,还可以营造“不想腐”的氛围。上有组织审查,下有群众监督,党员干部有富不能露,内心的虚荣不再能得到满足,多吃多占的欲望会逐渐下降,“不想腐”的氛围就可能越来越浓。

  中央纪委副书记张军日前在解读《党纪处分条例》时指出,靠诚实劳动先富裕起来的党员、干部,生活过得好一点,群众完全能理解,但是过分奢靡,群众会认为他们已不像一名共产党员,对这样处理私生活的党员,党组织不能不管。(相关报道见A5版)

  10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央此次对两大党内法规的修订,体现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坚定决心,也是对反腐败制度的重要完善。《条例》规定,党员生活奢靡、贪图享乐、追求低级趣味,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警告或者严重警告处分;情节严重的,给予撤销党内职务处分。鉴于有此规定,有网友提出疑问:党员干部用合法收入买豪车、名表,算不算违纪?中纪委的回应也很干脆:党组织不能不管。

  说起党员干部生活奢靡,比如购置豪车、佩戴名表,很多人会立即联想到“表叔”事件。几年前,原陕西省安监局党组书记、局长杨达才佩戴名表的图片,引起广泛关注,最终其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获刑14年。“表叔”落马是因受贿和财产来源不明,而非因为佩戴名表,但是,现在受党内新法规的约束,就算用合法收入买的名表,党员也不能佩戴了。

  党纪为何要管得更宽?一个党员生活奢靡、贪图享乐,即使没有贪赃枉法,也已经背离了党章要求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义务,就已经变质为不合格分子,也就难怪群众会斥其为“土豪”。广大党员是党的基础,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牢执政根基,就必须将各类引人侧目的“土豪”清理出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杜绝奢靡之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传统,已是当前不容回避的紧迫任务。

  让党员在奢靡面前却步,并不是看上去“显得”朴素的表面文章,禁止党员“合法”奢靡,其实是一种反腐治本之策。成由勤俭败由奢,古往今来因奢靡而败亡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奢靡之风如同癌细胞,是会不断转移和扩散的。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其私生活不受约束,任其“合法”地奢靡——住高级别墅,开顶级豪车,穿高档名牌,尽享美味佳肴,这些人很快就会成为奢靡消费的重要群体。消费档次一旦上去就很难下来,一些党员干部难免逐渐走向挥霍无度,接下来收礼纳贿也就是水到渠成了。

  奢靡如癌细胞,不仅影响个人生活,还会以不可遏制之势转移至工作方面。生活的档次高了,办公场所自然也不能寒酸,攀比之下,一些单位大兴土木建设豪华办公大楼,一些党员干部即便知道有被查处的风险,也忍不住要偷偷使用超标办公室。一些党员干部信奉享乐主义人生观,在生活上“合法”奢靡日久,在工作中也自然地趋乐避苦、趋利避害,把吃拿卡要视为正常,早已将为民服务的大义扔到一边。

  严管私生活,不允许党员“合法”地奢靡,之所以是一条治本的反腐好纪律,还因其可以营造“不想腐”的氛围。上有组织审查,下有群众监督,党员干部自然不敢再肆意露富。有富不能露,空有豪车名表,也只能“锦衣夜行”,内心的虚荣不再能得到满足,多吃多占的欲望会逐渐下降,“不想腐”的氛围就可能越来越浓。

  当然,好的纪律出台了,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关键还要看执行。各级纪委监察机构应该结合群众举报和各地实际情况,在实践中逐渐细化标准,加强党纪的可操作性,并以此全方位、严格地约束党员干部的行为,让其更专注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