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刘雪松:谁是“走廊医生”风波里的患者
//m.auribault.com2014-02-20来源: 钱江晚报
分享到:更多

    “走廊医生”兰越峰,这个被央视1月9日报道之后引起广泛关注和同情的“反腐斗士”,在燃起了太多的同情与激情之后,不料出现了情绪逆转。昨天,人民日报官微发布了来自人民日报记者的报道说,昨天上午,绵阳市人民医院“多名员工聚集医院门口,因8日‘绵阳市人民医院’牌子被换为‘涪城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提出撤销更名、恢复‘三乙’评审诉求,要求开除兰越峰”。在此之前的早一天,南都周刊以《四川10次调查走廊医生事件,未有过度医疗乱象》为题长篇报道,试图还原一个与央视报道不一样的兰越峰形象。“走廊医生”从人们印象中的反腐斗士渐渐分离,成为一个争议人物。

    “走廊医生”,是与“过度医疗”这个令人诟病的医疗恶象相关联的。这位因举报医院腐败而被换了办公室钥匙的原超声科主任,在长达近700天的走廊“上班”过程中,以多个例子举证所在的医院对病患实施过度医疗。央视“新闻直播间”报道后,绵阳市涪城区委领导立即责成相关部门再次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医院展开调查,并于央视报道之后的第10天,提交了调查结果:未证实医疗行为违规;医疗收入增长过度与医疗问题不具有密切关联性。而同一天,绵阳检察机关证实,医院院长“王彦铭因涉嫌违纪,正在接受组织调查”。

    在医患关系成为眼下社会聚焦的矛盾关系的时候,王彦铭很凑巧地倒在央视的监督报道之后,医务人员很凑巧地在南都周刊的报道之后聚集,“走廊医生”在不同的报道之后遭遇反转的剧情。这些,看上去上演的是一场“会哭的孩子有奶喝”的儿戏,实际上是舆论将一个完全属于极端个案、却又常见的医院与员工、上级与下级之间的矛盾关系,很不凑巧地搅和成了一盆浑水端在公众面前,看上去深不见底,波澜迭起。

    不同的医生有可能会把出不同的脉,但对于一个医生与一所医院之间恩恩怨怨的“病因”,把出如此迥异的脉来,并且不同人物的命运会出现如此急剧的变化来,我看不是主人公“病”得不轻,而可能是两个“医者”中,至少有一个出现了眼疾。而职能问政,也表现出很没定力的心疾。

    “走廊医生”是斗士还是斗气、绵阳人民医院是过度医疗还是被过度关注,在兰越峰长达近700天的走廊反抗过程中,无论是上级主管部门,还是上级检察机构、媒体,有太多还原真相的时机。是什么事就说什么事,是谁的问题就追究谁的责任,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处理不服,司法途径解决。但是,人们看到的客观事实是,媒体报道之前,只见“走廊医生”处处碰壁,不见医院毫毛有损。媒体报道之后,特别在不同的报道角度之后,兰越峰的个人形象变化了,院长的命运也变了;医院更名、“三乙”评审之类原本属于正常工作程序的事,现在也随“舆”起舞了,昨天领导出面的口径也软了,整个给人一副鼻子被人牵了走的印象。直到今天,人们依然看不到一个真实的绵阳医院,看不清一个真实的“走廊医生”,看不懂舆情之下权力监管的一个真正能够见底的态度。人们依然情绪化地骂着、赞着,却对真相兴趣不大。

    当事人、媒体、权力机构、受众,跟着各自的情绪走、跟着想象中似是而非的概念走,所有人都把自己当成斗士的时候,其实自身已经沦为患者。这是一种被过度医疗现象激发了的群体性心理病态。只有给病得不轻的医患关系、医疗管理体制开处方、下猛药,“斗士们”的心病,才会不治而愈。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