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焦点人物-正文
姜伯静:“门罗热”,可别热过了火
//m.auribault.com2013-10-25来源: 山西晚报
分享到:更多

    加拿大作家爱丽丝·门罗获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让更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位82岁高龄的女性短篇小说作家,市场很快掀起了“门罗热”。

    门罗的作品《逃离》存货已经售罄,再加上加印的40万,这对于并不十分崇尚纯文学的中国阅读市场来说已经称得上“足够”。书卖得越来越多固然不错,可读书的人越来越多才是真正的进步——让读者由“慕名而来”转变到“有需而来”,而不是仅仅是从读者口袋里掏钱。

    文学作品的翻译,是文学的再创作,需要精雕细琢,也需要时间。翻译界公认的《堂吉诃德》最佳译本,是杨绛先生的译本。从1957年时任中宣部副部长林默涵把翻译《堂吉诃德》的任务交给杨绛先生,到1978年译本出版,前后历经21年。当然,这其中也有种种客观因素,以此要求目前的翻译工作很苛刻,那不妨看看速度快些的傅雷先生。傅雷先生曾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大概以后每年至少要译一部巴尔扎克。”这个速度算快的,但也是以年为标杆的。

    而门罗最新作品《亲爱的生活》译本的“立项”,恐怕是门罗获奖之后的事情了,这才几天?按照出版商“趁热打铁”的商业思维,我估计过不了多久这本书就有可能会摆上书架。这种快马加鞭“紧催火”的作品,质量究竟会如何,我深表怀疑。

    如果为了纯粹的商业利益而追求进度,那随之产生的“速成品”,很有可能会让人反感。如果《亲爱的生活》在不成熟的情况下“早产”,那肯定会影响读者的“口感”,进而让人生厌。那不但会影响作品的销路,更会影响读者对文学翻译的印象,那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阅读习惯说不定会半途而废。那急功近利的出版商们就不是办了一件错事,而是两件。

    “门罗热”是好事情,可千万别因为急功近利而热过了火。文学家会老去,但文学不会老去,真正的文学没有“过时”之说。门罗老了,但她的作品不会老去,我们有的是时间等待更好的译本。所以,目前的门罗热,还是适当降降温为好。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