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日前,在广州天河路附近上班的市民突然发现,路边的24小时自助图书馆不见了。有知情者透露,由天河区某政府部门出资购买服务的13台自助图书馆,因3年合同期满未再续约将全部撤掉。(4月6日《新快报》)
曾经热议一时的“自助图书馆”,在经历过一段门前冷落读者稀的惨淡光景后,终于无奈打烊收摊了。这一切说来遗憾,却似乎也在意料之中。书籍借阅量偏低、设备使用体验不佳,这种种尴尬现实表明,自助图书馆的命运,并不若当初想象的那般美好。无论是传统图书馆抑或自助图书馆,或许都无法挣脱社会整体阅读率低迷的事实。
自助图书馆落寞退场,也不能完全归咎于大环境。在自助图书馆落成初期,一度出现了千人争相办理读者证、图书借阅量一路走高的“盛况”,只可惜好景不长。前后落差之大,很难说自助图书馆本身就没有责任。比如说,其图书数量有限、更新滞后、借阅不便等等问题,就一直是显而易见的硬伤。
“自助图书馆”的式微,在某种意义上说可谓早已注定。按照广州有关职能部门的定位,自助图书馆主要是为市民提供阅读便利,丰富城市文化生活。这一目标设定宏大而笼统,并不足以对日常运作形成具象化的引导。广州这13台自助图书馆属于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由专门公司负责设备安装、运营维护。但实践表明,这种“只出钱不管事”的甩手模式,也许并不适合自助图书馆的发展。作为自助图书馆的终端运营商,没有得到有效激励,缺乏“做好事情”的动力。
缺乏统一的风格界定,缺乏稳定的选书标准,又缺乏精致的情景设计,“走一步算一步”的自助图书馆,总归要陷入无序无为、无人问津的窘境。须知,并不是说身边有了一个借阅机器市民就会爱上读书,更重要的还是,要能提供真正匹配需求的、有吸引力的书籍。如果自助图书馆多只是作为一个机械的借阅设备而存在,而未能标识出属于自己的人文标签和文化符号,因为流俗,所以泯然于世,令人扼腕叹息。
长江日报:看清金融危机一年来的变与不变 2009-09-16 |
长江日报:保障房不能仅在于有房住 2009-09-15 |
长江日报:看清金融危机一年来的变与不变 2009-09-16 |
长江日报:保障房不能仅在于有房住 2009-09-15 |
高谈阔论:图书馆何妨小而美 2011-10-24 |
丁永勋:需要更多的“无门图书馆” 2012-02-03 |
钱江晚报:学生头,就该有发没型? 2009-09-15 |
钱江晚报:学生头,就该有发没型? 2009-09-15 |
自助图书馆为何变成午休房 2015-08-18 |
李兆清:图书馆业务“缩水”是一面多棱镜 2015-10-15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