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国际-正文
在激变世界追求外交话语特色
张胜军
//m.auribault.com 2016-04-07 来源: 环球时报
分享到: 更多

  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如何更好地将大国实力转化为相应的大国外交能力,成为关乎国家整体发展的重大问题。这就涉及如何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的问题。探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能忽视其所处的国际背景。作为一个复杂系统,国际体系在如何对待“特色”的问题上存在某种张力,即一方面排斥“特色”,因为那可能意味着你“不合群”;另一方面又要求你有“特色”,否则就可能在快速的变化中被淹没。

  当下国际体系这个复杂系统出现的一些新变化和新趋势,或许可用几个字来简要概括。首先是“多”。国家类型和其他行为体多、互动或文化冲突多、新问题和新挑战多,但机遇也更多。总体上是变量很多,层次复杂。

  其次是“快”。国际体系的演进速度远超人们想象,其中两方面的变化尤为突出。其一是蝴蝶效应,尤其体现在新科技方面,它们改变和影响人类社会的程度和速度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在蝴蝶效应之下,社会观念的更新速度越来越快。其二,国际关系的社会化速度、国际舆论和交往空间的形成和变革都加快了。在此过程中,去中心化、去等级化和去权威化的现象引人瞩目,世界变得越来越扁平化和网格化。

  第三是“叠”,即叠加效应。过去我们说立新必须破旧,今天的情况是立新不一定破旧,新旧交替、新旧叠加的情况比比皆是,使得我们所处的时代以及未来都充满变数,具有无限的可能性。

  宋代改革家王安石说过“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其中“祖宗不足法”即指不能盲目依靠或效法过去有限的经验,那样可能会犯错误。面对复杂系统化的国际社会,我们在外交层面也需遵循这一原则,做到适时学习和调整。那么,当前复杂系统化的国际社会对传统意义上的外交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和挑战呢?具体而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复杂系统化的国际社会呢?

  首先,我们须注意到,当前的大国外交已越来越显示出公共外交化的趋势。在复杂系统化的国际社会中,媒体正发挥着更大的权力,这一现象已逐渐被各个国家所认识到。因此,很多国家的首脑都极为重视在媒体上露面,或阐述自己的主张,或扩大该国影响力,或为某种外交目标而有意出现在大众视域。俄罗斯总统普京喜欢在媒体上秀肌肉,或骑马或开飞机;美国总统奥巴马则喜欢上“脱口秀”;甚至朝鲜的最高领导人也很注重利用媒体传递重要信息,他的发型在朝鲜成为时尚。

  其次,大国外交的话语化趋势明显。在复杂系统化的国际社会中,人们对理论的兴趣正在下降,艰深晦涩的理论时代已经结束。在海量信息和瞬息万变的情况下,人们对新颖的话语更感兴趣,陈旧过时的理论往往遭到厌弃。某种程度上,国际体系越是复杂,它对话语而非理论的要求越高,有的甚至须是标志性甚至近乎行为艺术的话语,这在大国外交中也不例外。如果一个大国要向外界传递信息,尤其是希望其政策倡议和主张深入人心的话,那么它的话语体系就不能仅停留在内容充实、富有时代气息和生命力的层面,还需在形式上更鲜活、在逻辑上更简洁、在言说上更有论述感。

  就此而言,中国大国外交要想获得与自身实力地位相匹配的影响力、要想在国际体系中更具话语权,就需注重适当改革和调整在某些方面已显陈旧的话语体系。实际上,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难就难在既要保持基本论述符合自己身份和立场,又要保持特色,更要保证自己提出的主张能让复杂系统化的国际社会听懂。过去那种只有自己懂、国际上听不懂或似懂非懂的话语和论述方式再也要不得了。笔者认为,如果能这样想、这样说和这样做,那就已经是话语思维而非理论思维了。

  第三,构建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还须有非对称性的重大突破。如果总是亦步亦趋、迎合追随西方,那么所谓的大国“特色”就很难立得起来。习近平主席不久前在谈及科研赶超战略时提出应该有非对称性“杀手锏”。某种意义上说,苹果崛起直至风头直盖微软,美国全数字技术打败日本高清晰度模拟技术,谷歌智能机器人打败韩国世界围棋冠军,其“秘密武器”都是非对称性突破。大国外交话语同样要借鉴这一战略,通过非对称性突破打破西方发达国家在外交领域的垄断,更快构建中国特色。(作者是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所长、教授)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