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江苏徐州一名12岁的少年,在救落水同伴时沉入了塘底。痛失爱子后,少年的父母因不满获救者“不主动上门感谢,甚至连死者的葬礼都没参加”的做法,也为了回击“闲话”为孩子正名,将获救方告上法庭。铜山法院6月14日作出一审判决,获救者一方虽无过错,但要承担“公平责任”,被判补偿8万元;对水塘存在管理责任的煤矿,赔偿8万余元。(6月15日《现代快报》)
对于救人少年的父母来说,失去爱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其悲痛无疑是巨大的。这个时候,获救孩子和其家长的表现至关重要。最起码,给予适当地看望、劝导,甚至主动给予一些经济补偿,是安慰救人少年父母的最好“灵药”。因此,不主动上门感谢,甚至不看望,不参加葬礼等表现,确实会让救人少年父母遭受二次伤害。
由此,救人少年父母将获救一方告上法庭,是为了讨要相关补偿,但更是要讨还一个明确的说法,要一句道谢。而获救孩子及其父母,在成为被告之后,也非常后悔,前后多次上门道谢和道歉,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救人少年父母的谅解。
但让人遗憾与悲伤甚至后怕、忧虑之处在于,少年救人溺亡的水塘管理者的表现。依照法院的判决,水塘管理者承担赔偿8万余元,占责任的20%.相信很多人都觉得这8万余元赔偿明显过少了。但偏偏水塘管理者,即相关煤矿,却不这么认为,甚至不服判决,“将回去经煤矿领导集体研究后决定是否上诉”。
当然,上诉是水塘管理者即相关煤矿的权利。但水塘是因为“煤矿采煤作业所致的塌陷地”而形成,而且“煤矿未在几百亩的塌陷地边沿设置任何警示标志”。如此情形之下,煤矿还有什么冤要申?“将研究后决定是否上诉”看似在行使自身权利,实则是在展示无良、秀下限,是在惹人愤怒与耻笑:不想赔偿早干吗去了?或者换一种说法,如果所有相应管理者,都如此冷淡、冷漠与冷血,都不尽管理责任,溺亡事件又岂能不发生?
煤矿企图完全推卸责任,并同时不尽任何管理职责的态度与意识,让我们不寒而栗:当下,盛夏已至,一些孩子难免会因为年幼无知,在戏水、游泳时意识不到危险。但相关河流、湖泊、水塘等管理者,明显不能因为孩子的父母负有相关监护责任,就不尽自身对河流、湖泊以及水塘等的管理责任。否则,相关溺水事件一旦发生,作为管理者,责任人承担赔偿甚至相关法律责任将是逃不掉的宿命!
夏季来临,“烧烤模式”开启,防溺水是当事人、是孩子父母义不容辞的责任,但更是相关河流、水塘等管理者的法定义务。莫等溺死了人,事情闹大了,才想到为自己辩解或者无理狡辩、企图推卸已经无法推卸掉的责任!
女童救人身亡,不评见义勇为?2014-07-03 |
新华社:防止儿童溺亡要“上口”更要“上心”2014-07-18 |
刘昌松:“为救同学溺亡”不算见义勇为?2014-11-02 |
城市总被淹没,“城市良心”何在?2015-06-01 |
宋鹏伟:监护人须为溺亡悲剧承担法律责任2015-08-18 |
索赔“尸体污染费”是不是很冷血?2015-08-19 |
见义勇为的内涵不只是一纸凭证2016-05-17 |
不鼓励就能不发荣誉证书?2016-05-18 |
见义勇为的内涵不只是一纸凭证2016-05-19 |
获救者被判补偿 维护社会正能量2016-06-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