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细心的人可能已经发现,在2015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报中,作为2016年经济工作重头戏的国企改革,却只有一句话的表述,亦即“要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改组组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加快推进垄断行业改革。”那么,这是否意味着,国企改革将不会成为明年的重点工作呢?显然不是。相反,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的提出,今后的国企改革,将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赋予更多新的任务和要求。
事实上,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五大任务”,每项任务都与国企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更是与国企关系紧密。甚至可以这样说,如果国企能够在这些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将整个供给侧改革就能够推进并取得明显成效。更直接地说,就是国企在推进改革过程中,必须与供给侧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并把推进供给侧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基本要求,贯穿于国企改革之中。
必须看到,目前供给侧的许多问题,都与前些年国企的盲目扩张有着很大的关系。特别是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企利用强大的资源资金优势,上演了一出快速扩张的大戏。虽然在阶段性范围内,国企确实出现了销售、利润、资产都大幅增长的现象。实际上,这一切都是以负债扩充为基础的,是以产能过剩为代价的。也正是因为国企充当了快速扩张的领头羊,所以,其他拔罐资本就跟着一起扩张,直至目前的产能严重过剩、效率的严重低下、负担的不断加重。
虽然随着经济的下行,国企的扩张冲动有所遏制,但是,前些年留下的扩张后果,将不得不用增量去消化、用增量去弥补。否则,许多前期投资很大的项目,会因为后续项目的跟不上,而失去作用,变成无用投资。而继续投的结果,就是加大产能过剩的压力。
更重要的,在盲目扩张过程中,绝大多数国企采用的都是负债运行、负债扩张的方式,就算项目建成,效益也非常有限。加上国企自身存在的不计代价、不讲成本扩张策略,多数国企缺乏核心竞争力,也就不足为奇了。所以,在新一轮国企改革中,如何按照供给侧改革的要求,把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紧密结合起来,按照“三去一降一补”的要求,调整改革策略,不仅要通过改革,提升企业的体制机制活力,增强市场竞争力,更要从经济全局入手,把去产能、去杠杆等问题解决好。否则,国企改革就很难符合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就难以达到改革的目的。所以,在新常态下,国企改革必须与供给侧改革紧密结合、形成互动。
由于供给侧的许多问题,都与国企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因此,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就必须紧紧围绕解决供给侧的问题为抓手,每出台一项改革举措、每推进一个企业的改革,都必须考量一下是否对供给侧改革有利。毕竟,现在还有许多行业,都是国有垄断的。而凡是被国有垄断的行业,大多都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杠杆过高、成本没有节制等方面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讲,国企改革就必须担当起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方面的责任,带领其他所有制企业一起进行供给侧改革,而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
如果国企在供给侧改革中的作用发挥好了,去产能、去杠杆、降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大大减少了,对其他所有制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压力。因为,很多企业看国企都没有进行有效改革,或者说都还在坚挺着,就都认为政府会有办法、会救企业的。如果国企也被市场淘汰了,他们的幻想也就会被彻底打碎。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国企改革与供给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了。首先,国企改革要把是否有利于供给侧改革作为首要考量指标。由于供给侧改革解决的结构性问题,也可以说是当前中国经济的首要问题。结构性问题解决好了,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作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国企,在改革过程中,自然需要充分考虑供给侧改革的需要,满足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不然,改革的目的难以达到。
其二,要通过国企改革推动供给侧改革向纵深推进。由于以“五大任务”为核心的供给侧改革,大多与国企关系密切。因此,在推进国企改革过程中,就必须从解决供给侧的问题为抓手,把国企改革作为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手段,促进供给侧问题的解决。如产能过剩问题,只要把国企中的“僵尸企业”、高能耗低产出企业淘汰掉,去产能问题就会顺利推进。再如去杠杆,要知道,目前国企的杠杆问题是相当严重的。其对资源利用率的影响也是十分严重的。如果国企的杠杆问题解决好了,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就好解决得多。至于成本问题,就更是国企的突出问题了。自然,国企改革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对供给侧改革的影响也就很大。
最后,国企改革还关系到其他所有制企业的信心问题。供给侧改革不可能也象过去的改革一样,过多地把刀挥向其他所有制、特别是民营企业身上。新的一轮改革,自然要以国企为主,以将国企中不符合供给侧改革要求的企业淘汰掉,把产能降下来,把成本压下来,继而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国企中的低端、高耗能、低效企业,特别是“僵尸企业”被清除了,其他所有制企业也就会主动按照市场化要求进行改革。尤其是社会资本,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国企改革中来。
总之,国企改革必须以供给侧改革为目标,推动供给侧改革向纵深推进。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