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吴学安:中国富豪如何摆脱“成长之烦恼”
//m.auribault.com 2015-12-17 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 更多

  15日,胡润第四次发布的《中国富豪特别报告》显示,在胡润百富榜发布的17年里,一共出现35位“问题富豪”,占比1.1%。其中,有18位富豪入狱,11位富豪已经出狱,5位富豪尚未宣判,1位富豪被执行死刑。

  近年来,对于仍处于“成长期”的中国富豪来说,可以说是一个极不平凡的时期。胡润第四次发布的《中国富豪特别报告》显示,在从1999年至2015年的17年里,共3087位企业家登上胡润百富榜。对于中国富豪来说,近一个时期可以说是多事之秋,虽说众多中国富豪中,有98.9%能带领企业健康发展,仅1.1%成为“问题富豪”,但这为数不多的“问题富豪”接二连三触犯法律这根“高压线”,仍然触痛人们的神经。

  “问题富豪”可以说是近年来媒体格外关注的焦点。民营企业“原罪说”的观点也引发了对中国富豪“成长期烦恼”的关注,因为这些年来,我们看到太多的“问题富豪”折戟沉沙,落下马来。“问题富豪”层出不穷,似乎印证了他们在获取财富时就身负“原罪”的假说,尽管这种看法既不深刻,更不理性。但我们分明看过太多的富豪大亨从发迹到毁灭的轨迹。过去这10多年,“巨骗首富”牟其中、“赌命富豪”杨斌、“神秘富豪”仰融、“地产富豪”钱永伟、“两栖富豪”刘波等等,一个个都是从罩着耀眼光环下轰然倒下,突然间从财富的巅峰失速坠入犯罪的深渊。真可谓你方唱罢我登场,不知下一个倒下的富豪又该轮上谁?

  “问题富豪”之问题,可以说是由来已久。改革开放初期,一些人趁着价格双轨制,炒批条、搞官倒,倒卖汽车、钢材、化肥、水泥等大宗紧缺物资,从中赚取超额差价,攫取大量的不义之财,有的人成为腰缠万贯的大款,也有的人则沦为经济罪犯;伴随着改革的深入,市场机制逐步趋于完善,买方市场逐渐形成,商品也告别了短缺时代。在一般商品生产和交换领域,价值规律的调节功能日臻完善,在此背景下,一些求富者纷纷将觊觎的目光盯上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领域,意图从这些高度垄断的领域之中,掘取尽可能更多的金子。放眼看去,近几年崛起的新富们,不少早已告别了当初的商品经营,摇身一变成为“生产要素”的经营者,这些豪门富贾既乐于插足于金融市场和债市、股市,更热衷于“圈地”,炒卖地皮。透过制度的漏洞和缝隙,可以看到这些富豪的原形毕露,正是他们导演出无数次行贿受贿、拉拢腐蚀、圈钱套钱、偷梁换柱的鬼把戏!

  在中国市场经济转型并轨的特殊时期,一边是屡创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一边是“问题富豪”层出不穷、新人辈出。深入了解剖析“问题富豪”的成因,不难发现,这些落马富豪大多做的是“空手套白狼”的买卖,都是玩“空手道”的高手,如在融资过程大耍“高息揽款”的把戏,在房地产开发中大搞“借鸡生蛋”的伎俩。也许有人会说,“问题富豪”与经济奇迹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子。但事实并非如此,譬如,近来备受媒体关注的“浙商现象”就是一个明证,在民营企业和富豪最密集的浙江,鲜有“问题富豪”落马现象。在历年评选出的浙江省百强民营企业中,入围的企业绝大多数是以制造业为主业。浙商们很少有人玩“空手道”,而是靠兢兢业业发展制造业等发家致富,致力于“养鸡生蛋”。他们中很多人是从很小的商品开始做起的,做鞋子、做纽扣、做文具……钱,一分一分地赚;事,踏踏实实地做。因为民企有着充裕的资金,使浙商们无需冒风险搞非法集资,或玩拆东墙补西墙非法借贷的把戏。专家们破解浙商致富的“密码”是:没有靠山,白手起家,再加上吃苦耐劳、精于算计的品质。

  浙商之中“问题富豪”之少,让人精神为之一振,眼前为之一亮。从中也能领悟到别的地方“问题富豪”之多,则必定其中有制度之漏洞,机制之欠缺。对于“问题富豪”层出不穷的现象,诅咒其罪有应得只不过是一种无聊的情绪发泄,冷静思忖制度的缺失并及时加以补救才是治本之策。譬如,在浙江,政府从“松绑放权”到“政策套餐”,在政策上导向上着力促使民营企业做大做强。过去,浙江的民营企业中也曾出现过一些假冒伪劣、坑蒙拐骗的问题,但他们觉悟得早、整治得也早,使得浙商们非常注重诚信,这也是浙商中很少出现“问题富豪”的重要原因。“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一个富豪倒下,或许是自作自受;群体性倒下,则必定有制度上的原因。如果我们不能及时通过制度创新堵塞漏洞,那么,“问题富豪”问题就会更加尖锐,更加让人束手无策。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