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徐补生:寻找今天的“乡贤”
//m.auribault.com2015-08-17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报道,在山西阳城县农村,活跃着一批“乡贤”,他们用自己丰富的知识积累、特有的乡土情怀,感染和教化百姓,滋养和润泽了乡风。

  今日许多农村,平常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只有老妇幼留守村庄,谁来滋养乡风?又凭啥润泽乡村呢?这是个较为现实的问题。而山西阳城的回答是:发挥乡贤作用,弘扬乡贤文化,用乡贤具有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用乡贤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教化乡民、温暖故土,凝聚人心、促进和谐。

  在城镇化的浪潮中,农村优秀人才大量向城市流动,“秀才都挤进城里”,今日“乡贤何在”?

  一是“传统乡贤”,即本乡本土有知识、有德行,有才能、有声望之人,年少远走高飞,老大荣归故里,或虽身在外却乡情难却。更通俗地说,就是盛唐诗人贺知章笔下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那份炽烈的家乡情,恰如诗人贺敬之写下的“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

  二是“新乡贤”,即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成长于乡土、奉献于乡里,在乡民邻里间威望高、口碑好,其力量同样不容忽视。继承和弘扬乡贤文化,就是要同时发挥好这两种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用他们的嘉言懿行垂范乡里,涵育文明乡风,建设美丽乡村。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语重心长地说:“新农村建设一定要走符合农村实际的路子,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充分体现农村特点,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系得住乡愁。”“乡土味道”即“乡风”,乡贤文化滋养着乡村、润泽着乡风,正是对纯正“乡土味道”最有效的保护和挽留。

  乡贤的感召力、乡贤文化的信服力,无疑对带动乡风向好、民风向上更有示范引领作用。乡贤德高望重、为人楷模,是乡民言行身教的标杆、道德教化的榜样,乡贤文化根植乡土、贴近性强,只要发挥其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力量,就必然大有希望。

  (摘编自8月16日《山西日报》,原题为《让乡贤文化润乡风》)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