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刘 歌:从荷兰温室技术看生态创新
刘 歌
//m.auribault.com2014-12-22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人们常用“小国大业”来形象地描述荷兰的经济特征。荷兰本土面积仅4万多平方公里,但其农牧产品却以优质、高产闻名,鲜花和种子的出口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其中生态技术成为荷兰现代农业的核心。

  荷兰“寸土寸金”,冬季漫长,发展农牧业有诸多不利因素。不过荷兰人的勤劳和聪慧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先天不足”。荷兰的一位部长曾这样形容荷兰人:从荷兰商店里买回来的衬衫都是卷着袖子的,回家穿上就可以直接下地干活。而更重要的是,勤劳的荷兰人懂得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有限的土地,并通过创新给农业贴上生态的标签,颇具特色的荷兰温室产业就是对这一概念的最好诠释。

  荷兰的温室建筑面积约有1.1亿平方米,占全世界玻璃温室面积的1/4,主要用于种植鲜花和蔬菜,年产值高达12亿美元,是荷兰的重要经济支柱之一。笔者发现,荷兰的温室基本上是由计算机自动控制的,灌溉用水需要进行再收集、处理,反复使用,水的计量单位精确到了“滴”,真正做到了“不浪费一滴水”。为了使产品更有竞争力,很多温室企业将营业额的15%投入到新产品的研发中,即使经济不景气也不减少投入。这使得荷兰保持了温室的生态创新优势,并多次获得欧盟设立的创新奖项。

  荷兰温室可谓是农业生态创新理念的先行者。如今,不仅仅是荷兰,法国、德国、捷克等很多欧洲国家都有自己的生态标签,生态的理念也不局限于农业,而是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中。以工业基础很好的德国来说,政府一直鼓励并资助企业向节能环保模式发展,引导企业实现“好的增长”。不少德国企业遵循“智慧方案,更智慧的商业”理念,通过更多的关注和资金投入,确保有质量的增长。

  欧盟成员国注重生态创新的意识,离不开欧盟的倡导和鼓励。为了节能减排、营造生态创新环境,欧盟通过了多项立法,并建立多种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旨在生产高品质产品的同时,尽可能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有看得见的实惠、有得当的奖励措施,人们更愿意做。

  丹麦有学者认为,大自然赋予了人类很多可再生能源,关键是要智慧地使用,将其转化成清洁可利用的动力。的确,我们每天对着太阳、潮汐、风等可再生的能源,却常常眼睁睁看着它们白白流逝,这已经不完全是技术层面的问题。除了意愿,更要有智慧的行动。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