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数据,2015年的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40.5亿、1.3亿和1.25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将达到3.6万亿元人民币的规模。随着大众旅游、国民休闲需求大幅增长、旅游消费与旅游投资两旺局面的到来,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鼓励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媒体热议。
《意见》中提出,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夏季作息,安排“周五下午+周末”(俗称“2.5天”小短假)。据《意见》文件起草小组成员、现任国家旅游局规划财务司司长彭德成解读,《意见》的制定,是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激发旅游投资和消费增长,促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的重要举措。
首先,优化休假安排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激发居民旅游消费热情。其次,无论是错峰休假还是弹性作息,都有明确的前提条件,即需要在遵循国家法律规定每周40小时工作的前提下,将周五下午的工作时间安排到其它工作日中,将周五下午腾出来于周末外出休闲度假,而不是缩短每周法定工作时间、周五下午直接安排休假。其三,错峰休假和弹性作息,都是鼓励和倡导性措施,不是强制性要求,也不能全国一刀切,各地各单位在严格遵守相关法律和不影响正常生产活动的前提下,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愿执行。
综上所述,“2.5天小短假”的实施,受到诸多“前提”和“鼓励”、“有条件”、“夏季”等关键词的制约,与“恢复五一黄金周”的社会呼声比较起来,如隔靴搔痒般,既无痛点,也无亮点,充其量只能认为是进一步彰显了政府层面对国民旅游权利的保障、对旅游消费和投资的激发而已。
我们先来对比分析“2.5天小短假”在实施主体层面的先天不足:
实施该政策的主体为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大中小外企、大型民营企业、中小微民营企业。其中,高达6666万家的民营中小微企业为国家提供了80%的就业岗位。这些企业本身雇佣人数少、收入和利润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在实体经济今年全面遇冷的大环境下,能勉强维持生存就实属不易,还能指望他们每周再给员工排半天假?
有条件实施该政策的是政府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和大中小外企,这三类单位本身就将法定双休日和带薪休假政策落实的很好,执行“2.5天小短假”想来也应该没什么压力。但是,在大多数老百姓不能享受“2.5天小短假”福利的情况下,他们最不希望休息的各地行政服务中心、银行、税务、工商、供电、建委等这类需要经常打交道的各局各所却能在周五下午闭门休假,这不是“拉仇恨”还能是什么?
我们再来对比分析“2.5天小短假”在中国假日供应对旅游行业激发方面的后天不足:
中国的假日供应主要是由7个法定节假日+双休日+带薪休假组成的。其中,法定节假日包含了2个长达7天的节日:春节和“十一黄金周”,以及元旦、清明、劳动、端午、中秋这5个“小长假”。7天长假对旅游行业带来的深刻影响、对旅游行业带来的巨大收入自不用说,单说“小长假”政策实施以来,不但刺激了短途游、周边游、乡村旅游的增长,还刺激了中国汽车工业的爆炸性增长,假日来临时全国各地都能看到高速公路大排汽车长龙的景象。而“2.5天小短假”和5个“小长假”对旅游行业带来的影响如出一辙,全无亮点。更何况双职工+老人+孩子才是大多数的休假主体,但是有多少家庭的双职工可以同时在一个夏天的周末享受“2.5天小短假”福利呢?很多单位目前连明文规定的双休日都不能执行,“鼓励”的能让你休?更别说嚷嚷了很多年但仍然是纸上谈兵的“带薪休假”了!
众所周知,在带薪休假全国落实顶多不到50%的前提下,只有重新恢复5~7天的长假才能给长途旅游消费的增长带来痛点。取消“五一黄金周”以来,“十一黄金周”各景区汹涌而至的人山人海、拥挤不堪的高速公路和飞机轮船,暴露的是长途旅游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不是简单的秩序混乱。在我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增长潜力巨大,但本身这些地区的国民并没有足够的旅游消费能力,需要吸引东部较为发达地区的客源前去消费,这种长途旅游也就必须依赖长假而不是“鼓励”性的“2.5天小短假”来实现。
习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据国家旅游局测算,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率可能会达到10%左右。近日人民币贬值5%,而且存在进一步贬值的可能,这将给近年来火热的出境游、购物游带来一定的影响,但同时我们也有机会将这一部分旅游需求转化为国内旅游消费。在实体经济遇冷而国民旅游需求因为不科学的假期设置得不到充分释放的前提下,如何更科学的贯彻《旅游法》,更人性化的为国民考虑,做好假期设置工作,充分拉动国内旅游消费和投资,才是各级政府应该做好的功课。(本文作者:劲旅网旅游财经专栏特邀评论员 北京百思康普旅游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
苏宁:亚运假该放,问题是咋放 2010-07-06 |
苏 宁:亚运假该放,问题是咋放 2010-07-06 |
恢复五一长假之辩也许是一剂清醒药 2009-01-04 |
楠 木:何时休假应让公民有更多选择 2012-10-09 |
何时不“挪假”,假期也翻番 2012-12-11 |
2012关键词评点(上) 2012-12-25 |
道德点击 2013-05-06 |
毛颖颖:应实现从假日经济到假日休闲的转变 2013-09-27 |
李晓亮:假日改革根本点只能是休假权 2013-10-16 |
李赫男:节假日调休可以有“方案四” 2013-11-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