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谈股论经-正文
人力资本积累是长期增长的一个动力
姚洋//m.auribault.com2013-11-11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未来的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率应该会在7%~8%之间。按照这个速度,中国将在十年后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再往后看,房地产对GDP的贡献还会继续下降,中国经济增速还可能会进一步降到5%~7%,中国在二三十年内达到美国人均收入的一半还是有可能的。虽然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是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挑战,需要我们做出应对。不能被自己的成功打败。

  从长期来看,中国经济增长的挑战在于人力资本的积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制造业份额都是先上升到顶点再下降。按照2005年购买力平价(PPP)计算,这个顶点是人均GDP12000美元,而中国目前人均GDP按2005年PPP计算是7000多美元。估计到2018年-2020年,中国的制造业在GDP中的比重、涉及到的就业人群都会下降;那么,很大一批人要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而他们是欠缺服务业技能的。在基层工人队伍中,80%的人受教育时间不满九年,初中毕业就加入了劳动力大军。我观察到的一个例子是:以前调试有线电视的工作是由大专毕业生来做的,而现在的工人是刚从农村来的,专业水平和服务技能都很有限,明显缺乏教育和培训。中国现在面临着城市化进程,这部分人要在城市定居,那么,将来可能会有严重的城市贫困问题。之前中国制造业发展很快,工人收入提高了,农村孩子很早就放弃读书出去打工。

  中国长期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通常的说法是,三驾马车拉动GDP增长。我认为,未来长期经济增长的真正动力主要是投资和人力资本的积累。没有投资不可能有经济增长,这不仅包括政府投资,还包括企业投资。

  哪个方向需要投资?这需要市场做决定。目前中国的超前投资肯定是有的,但在找不到合适投资渠道时,建设基础设施可能就是好的选择。现在企业或个人把资金过多地投在房地产中,一线城市的房价肯定有泡沫。但“十年九调”,房价越调越高,难道就是我们希望看到的?要想让民众的房地产投资回归理性,只能依赖他们从市场本身得到经验教训。

  从经济结构来分析,支撑中国增长的唯一不确定因素就是人力资本的分布不平均。技术进步当然能促进经济发展,但我更愿意把技术进步看作结果。有投资,有人力资本,就会有人推动技术进步。十年之后需要工人,今天就要增加教育培训。

  一些中国制造业企业已经面临招工难的问题,现有模式难以为继,需要转型升级。目前有两个方向。第一是到发展中国家寻找市场。低技术制造产业在中国已经很困难了,但在非洲有很大的市场。我们去非洲考察,当地小孩追着要塑料瓶,因为这在当地是很稀缺的。中国企业完全有能力做这些低端制造业,而且利润空间很大。第二是到发达国家投资,既可以绕过关税壁垒,又可以获取先进技术。把国外的企业买来继续经营,而不是获取技术解散工厂,是会受到当地欢迎的。就像吉利收购沃尔沃,原厂继续经营,但是吉利得到技术,非常有利于提升企业能力。当然,条件比较好的企业,要考虑向服务业发展。工业本身有很多服务业可做,例如广东出现的工业设计园,这是制造业里的服务业,附加值很高。

  (作者为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教授)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