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底蕴使我们凝结为一个共同体-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访谈

文化底蕴使我们凝结为一个共同体

王雅婧
2019-08-12 15:09:42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李德顺教授在《中华文化简明读本》出版研讨会上发言。(资料图片)

2018年6月,李德顺教授和哈佛大学的迈克尔·桑德尔教授互赠各自著作。(资料图片)

  李德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人文学院名誉院长,法治文化专业博士生导师。曾应邀赴国外多所大学及研究所等讲学,并被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聘为客座教授、特聘研究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哲学原理、当代文化、法治文化。个人著作有《与改革同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理路之思》《精神家园:新文化论纲》《我们时代的人文精神——当代中国价值哲学的建构及其意义》等。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那么,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依据在哪里?新时代保持文化自信,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举凡为民族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事务,中国人都能保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不变精神

  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为什么说文化自信最根本?

  李德顺:这要从什么是“文化”谈起。从哲学上看,说到底,文化就是“人化”和“化人”。“人化”是按人的方式改变、改造世界,使任何事物都带上人文的性质;“化人”是反过来,再用这些改造世界的成果来培养人、装备人、提高人,使人的发展更全面、更自由。所以说,“化人”是“人化”的一个更高层次的环节、境界和成果。

  就是说,文化本质上不简单指人改造世界的过程和结果,而是指人改造世界的方式及内在逻辑。文化的这一本质特征,学术上把它概括为“人的生存发展方式”或“人的生活样式”。这种“生存发展方式”或“生活样式”内在于人的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层面,引导和决定着不同民族和国家的风格与面貌。

  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积累,形成了自己的生存发展方式和生活样式,我们可以称之为文化底蕴。这种文化底蕴,使大部分社会成员形成了基本一致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凝结成一个有着共同理想与目标的共同体。这是造就我们形成今天的制度和理论的内在条件,也是促使我们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根据。因为我们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和制度,是由我们的理想和目标决定的。因此,我们对自己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的自信,其基础正是对我们自身文化的自信。由此,我们说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

  记者:您曾讲过,自信是一种精神心理状态,必须有一定的现实基础和条件支撑才能充实而坚定。在您看来,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所以应该自信,或者说能够自信,依据是什么?

  李德顺:中华民族之所以应该和能够自信,主要理由有两点:一是对中华民族主体的历史和现实的清醒自我认同,二是站在中华民族主体的立场上,敢于担当,做好应对任何挑战的心理准备。

  清醒的自我认同,绝不是孤芳自赏、妄自尊大,而是在全球化的视野下,自觉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特有的品格。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的辉煌成果与经验,以及中华文明核心精神的代代传承,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基础。在中华民族的发展历程中,不光有许多值得骄傲的成就和辉煌,也有诸多曲折和磨难。但中华民族最终总能浴火重生、发展壮大、再度崛起。这是因为,举凡为民族生存发展所必需的事务,我们中国人都能保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不变精神,做出与时俱进的改变,使自己走上新的发展道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再度彰显了这一文化基因所具有的强大生命力和创造力。

  再扩大来说,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民族主体对于自己生存发展的权利和责任有足够的自觉,对于人类的命运和光明前途有坚定的信念,对自己担当使命的决心和能力有充分的准备。这些信念要素,构成了我们文化自信的主干。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守初心不忘本 担使命做先锋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全总机关信访干部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将主题教育同深化工会信访制度改革、推动化解职工信访突出问题、加强工会信访基层基础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増强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厚植为民情怀,以攻坚之勇和绣花之功,推动工会信访工作再上新台阶。

  • 工会促进就业创业要打好“组合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会促进就业创业,应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加强同政府部门的协作。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解决,从思想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宣传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创业帮扶释放杠杆效应,职业介绍搭建桥梁纽带等方面,促进各类群体多渠道高质量实现就业创业,打出“组合拳”,下好“一盘棋”。

  • 特殊情形下工伤认定条件的司法审查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配送餐饮业务发展,从事外送餐饮工作的人力配送员(俗称“外卖小哥”)群体日渐壮大。因外送餐饮业务对时效性要求较高,绝大多数配送员均采取驾乘成本低、灵活性高的摩托车或电动车从事取送餐工作,由于电动车、摩托车安全系数较低,外卖配送员在配送过程中的伤亡事故时有发生。互联网餐饮配送等特殊行业中,劳动者工作时间带有很大灵活性,工作场所经常处于变动状态,此种情形下,对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的内涵和外延进行合理解释和适用是工伤认定审查的关键所在。

  • 产业工会要亮出“劳模扶贫”旗

    建设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产业工会肩负特殊使命,要把脱贫攻坚战场作为锤炼队伍、选树先进、比学赶超的舞台,通过深入开展劳模助力脱贫攻坚行动,进一步深化工农情谊、强化责任担当,激发广大职工当好主人翁、建功新时代,争做出彩河南人。“劳模扶贫”之旗迎风飘扬,劳模再次走在脱贫攻坚前列,他们身后是胸怀大局、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团结拼搏的新时代产业工人大军。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