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九年耕耘 科普惠农结硕果
叶 依//m.auribault.com2014-07-23来源: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在准噶尔盆地的东北部,阿勒泰山中段南麓,有这样一名残疾人——朱马太·哈吉拜,他就像沙漠上的骆驼,30余年坚韧跋涉,足迹遍布富蕴县3.37万平方公里,为当地10万人口传授科普惠农技术8万余人次。

  他只是全国1万余个“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对象的一员。9年前,中国科协、财政部联合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一批有突出贡献、有较强区域示范作用、辐射性强的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带头人,引导广大农民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

  如今,这棵科普之树已结出累累惠农兴村硕果。9年来,中央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9.5亿元,在全国评比、筛选、奖补了11961个单位和个人。奖补对象已辐射带动农户5639万户;累计引进推广农、林、牧、渔业等各类新品种7.6万个(次),新技术4.8万项(次);获奖补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会员收入高于当地农民人均收入20%以上。

  科普引航,带动农民增收,培养新型农民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将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发展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帮助“小农户”应对“大市场”;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引导、培训农民学科技用科技,是农民看得见、摸得着的科普阵地;农村科普带头人亲传口授,是农民身边的“土专家”“田秀才”;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长期深入民族地区乡村,发科普资料,授科学知识,推广使用技术,是民族地区科普惠农的“轻骑兵”。

  浙江省文成县农民在县兔业协会的示范带动下,通过科学养兔得到了实惠,山区到处流传着这样一首顺口溜:“家养一只兔不愁酱油醋、家养十只兔不愁衣和裤、家养百只兔走上致富路、兔业创财富协会来帮助”。

  辽宁省大连市普兰店市元台镇利兴村蔬菜协会利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资金及自筹资金近400万元,兴建了960平方米村级农民科技会馆,5000平方米科技活动广场,200平方米科普活动室,每年培训2000多人次农村党员群众。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对象还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开展科技培训,推进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为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引领下,广大农民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信科技、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日益高涨,农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2005年的0.72%提高到2010年的1.51%,逐步成长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机制创新,探索财政支农惠农新途径

  中央财政积极支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并在投入和管理机制上有一些新的探索。根据农村科普工作的特点,采用了“以奖代补、奖补结合”的资金投入方式,发挥了“以点带面、榜样示范”的作用,探索实行了“报账制”的资金管理方式。农村基层科普组织和带头人根据农民和农业生产的实际需求开展工作,根据实际支出到县财政局“报销”使用奖补资金,保证了农民使用财政资金的成效。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带动了地方财政对科普惠农的投入,较好地体现了中央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本身没有对各地方提出资金配套的要求,但由于项目实施后在各地的良好反响和取得的成效,地方财政主动安排资金,实施本省“科普惠农”计划,实现了中央与地方资金的合力效应,进一步扩大了科普服务“三农”的力度。

  九年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奖补对象扎根基层,无私奉献,他们科普惠农的热情让农民感动,传播的科技知识和科学理念让农民受益,推广的实用技术让农民增收得实惠。相信,在“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的引领下,会有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投身农村科普,为走出一条生产技术先进、经营规模适度、市场竞争力强、生态环境可持续的中国特色新型农业现代化道路做出更大贡献。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