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实践与思考-正文
核心价值观,践行是实现价值的关键
雷钟哲//m.auribault.com2014-02-18来源:吉林日报
分享到:更多

  

  自从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和公民三个层面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一国家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和价值准则建构的价值内核,就不断引起广泛的关注,激发出强烈的共鸣。关注,是因为价值观是判断事物有无价值和价值大小的准则,是做出取舍决定行动的前提,重要性自不待言。共鸣,则因为浓缩为24字的核心价值观,表达了公民的心声,体现了他们的愿望,代表了他们的利益。一定程度上,就是他们的理想和希冀。

  扪心自问,24个字代表的内涵,哪一个不是梦寐以求的景象?哪一个不是殚精竭虑的期待?甚至在追求这些目标的过程中,多少仁人志士、多少先辈英烈洒下了殷红的热血。远的不去说了,就当今民众对小悦悦之死的反思,对倒地扶与不扶的热议,对司法不公的厌恶,对官员腐败的憎恨,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社会风气的担忧,对两极分化的焦虑,对教育公平的渴盼乃至对深化改革的厚望,都能从核心价值观里看到诉求。可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我们的精神家园和共同理想;它能激起强烈共鸣,绝对是自然而然的结果。

  然而还要看到,无论是精神家园的构建,还是共同理想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奋斗的过程,需要付出实实在在的努力,其中有许多不可或缺的环节——

  第一,让核心价值观变成信仰。信仰就是信服就是尊崇,甚至还有膜拜的成分,只不过是认知之后的崇仰与笃信。人先有信仰,尔后才奋发;国先有聚力,尔后才强大。核心价值观就应该成为全体国民的信仰和国家凝聚人心的圭臬,成为相对于“家风”的“国风”(不是《诗经》中概念)。不管政治派别怎样,不管宗教信仰如何,核心价值观都是当今社会最大的共识,可以叠加最大的能量。这样,就能以精神的丰沛动力,赢得物质的丰硕成果。

  第二,让核心价值观蔚为风气。风气就是风尚习气,是社会流行的爱好和习惯。思想影响态度,态度干预行为,行为养成习惯,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一种流行的风气,以至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习惯,完成由不自觉到自觉、自觉到不自觉的变迁。那时,诚信就成了瓜熟蒂落的必然,友善就成了水到渠成的结果,社会和谐也就有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要不断褒扬道德楷模,使其成为引领精神的路标。

  第三,让核心价值观外化于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好地弘扬。引领精神、倡导文明,这些培育环节的付出,最终都要走到践行的地步。也就是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知与行上,让每个人的道德情感得以迸发,成为向善向好的因子,建构和谐美满的社会。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社会层面的公正、法制,离不开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这是核心价值观的内在的逻辑。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源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有着历史文化传承和现代精神符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具有魏征说的“根本”“源泉”“德义”的特质。它诚如引导之塔、除暗之矩、梦想之舵、精神之钙、兴国之魂、醒民之呼、砥砺之石、凝聚之本……是社会正能量孕育产生的温床,既值得珍惜呵护、弘扬光大,也亟待人人学习、个个践行。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