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今日推荐-正文
GDP破七,经济如何发力
//m.auribault.com2016-01-20来源: 北京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2015年经济运行数据包昨天公布,当人们读到“2015年GDP涨6.9%,增速创25年新低”这样的刺眼标题时,心头多少咯噔了一下。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67670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9%。从趋势上分析,去年第四季度增速为6.8%,为全年最低。2015年前高后低,收官之季创最低,或预示着中国经济尚未触底,仍在探底。

  结构调整显效是最大亮点

  余丰慧

  中国经济增速创25年新低,有国际国内两大原因。从国际原因看,当前世界经济持续复苏乏力,经济形势错综复杂,不确定性增大,国际贸易下降,金融风险增加,这些都不可能不对中国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对出口企业影响最大。一个事实是,去年全球经济美国这边独好,但是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大大抵消了来自美国经济向好对中国出口的拉动力。

  从国内因素看,有前几年大投资导致产能过剩、严重透支经济增长潜力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产能过剩、环境压力、经济增长旧方式等使得中国或主动或被倒逼下决心转方式、调结构、转型转轨。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对经济增速带来一定影响,牺牲一定经济增速是不可避免的。

  2015年虽然经济增速跌破7%,牺牲了一点点经济增速,但最大的亮点就是经济转型转轨取得了显著效果。这值得大书特书。

  去年我国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消费成为第一拉动力。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经济拉动结构较为合理的美国,最终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在70%左右,中国仅仅相差3.6个百分点。况且,在2015年一年时间就提高15.4个百分点,这种增速是国内外罕见的。

  同时,这种消费与前几年也大大不同,是在严格执行八项规定、公款消费得到遏制的情况下,由大众普通消费创造的。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323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高于其他消费形态,说明遏制公款消费、反腐败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而且促进和加快了经济发展及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这种消费拉动力最强、最可持续。这一点十分了不起,成绩来之不易。

  另一个亮点是,新业态的互联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对经济贡献率越来越高。2015年全年全国网上零售额38773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424亿元,增长31.6%,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0.8%;非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6349亿元,增长42.4%。互联网经济超高速增长,经济新业态持续多年保持旺盛活力,堪称世界奇迹。

  虽然2015年经济增速破7%,创下25年新低,但却换来了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的巨大成效,值得!虽然经济有可能继续探底,但经济动力已经转到多年梦寐以求的内需消费驱动的正途,创新驱动战略也已经初见成效。

  2016年,内需消费、创新驱动已经给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供给侧改革正在从概念的提出,到思路路径越来越清晰。供给侧改革根本在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必须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这就要求货币政策以支持高效生产为主,弱化对需求的透支性刺激。这必将促使中国经济真正走上高效、高质、可持续之路,今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探底回升应该是大概率事件。

  经济尚未触底,“三去”咬牙前行

  鲁宁

  打开数据包浏览,去年因外贸同比降幅高达7%,致使多年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变成了投资和消费两驾马车。由于外贸总量占GDP的三成半还多,其下掉7个百分点,相当于GDP总量下掉了约2个多百分点。简言之,假如去年外贸总量能与前年持平,去年GDP实际增幅就有望达到9%左右。这怨不得国际市场“不帮忙”,只能怪国内外贸的供需结构与变化后的国际市场欠匹配。

  城乡居民消费增幅为10.6%,为稳增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正能量,其贡献度略低于投资增长所提供的正能量。不过,因去年城乡居民收入增幅只比GDP增幅略高出0.5个百分点,去年10.6%的消费增幅可以说已使出了吃奶的力气。如果今年大多数实体企业和服务企业经营状况未能好于去年,粮价跌势也未能得到遏制,势将进一步拖累城乡居民收入增幅,消费增幅继续挖潜也就失去了可操作性。

  去年投资的实际增幅虽比前年下掉了近3个百分点,但仍有12个百分点之同比增幅,而投资总额则比消费总额整个高出了25万亿元。所见,投资是去年GDP增幅的最大贡献者。不过,投资的内部结构出现了多年未曾有过之隐忧:其一,多年领跑的民间投资增幅,去年重新被国有投资增幅所取代;其二,社会资本(含国资、外资、民资)全年投资增幅只有9.5%,而多年来只当配角、只起撬杠作用的财政资金投资却创下了15.6%的罕见“超增幅”。两大新出现的隐忧背后,已反映出两大问题:第一,民间投资意愿明显欠足,而行业态势、市场形势、价格走势的“三不确定”,无疑对民间投资意愿形成了实质性打压。第二,财政资金被迫再一次充当“稳投资”继而稳增长的第一主力。由于去年税收增幅只有6.6%,今年税收增幅依然会“趋紧”,倘若今年的民间投资仍然拉不起来,财政性投资很难继续充当廖化之角色。

  去年三大产业结构性尤其是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的进一步上升,被视作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一大亮点。由于占比又上升了2.4个百分点,且三产占比已高出二产占比整整10个百分点,亮点说的确可以成立。此外,去年二产增幅只有6%,三产增幅有8.3%,高出GDP增幅1.4个百分点,似乎也可印证亮点的确较“靓”。不过,去年三产增幅之“靓”,主要“靓”在金融过于燥热“焐”出来的GDP。事实是,去年“央妈”所释放的流动性,大部分并未流向实体经济而是流向了资本市场,甚至企业自有节余也大量流入了资本市场,以至于流动性在资本市场内部叠床架屋,杠杆率越来越高,最终引爆延续数月、其负面影响至今犹存的系统性“股灾”。

  今年的结构调整由供给侧和需求侧同时发力,以供给侧为主,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是主要发力环节。去杠杆从去年下半年起已被迫梯次进行,去产能和去库存,尤其是去产能,那可是“刀刀见血”的事。习总书记日前在中央党校讲话,将今年比喻为换挡节点、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之年份,这就意味着今年的“三去”力度只会加大而不会手软。在高新产业尚难堪大用的情势下,“三去”意味着减掉更多的GDP,也正因为如此,去年四季度的GDP增幅非但没有触底反弹,反倒比三季度又下掉0.1个百分点,而社科院去年末出炉的经济研究报告也把今年GDP的增幅下调至6.7%……

  经济尚未触底,“三去”却必须咬牙前行。如是态势下,若问中国经济拐点将在哪年哪月重新呈现?笔者的看法是,结构调整完成日,增长拐点呈现时。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