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评线】紫金e评:32张感恩海报奏响英雄赞歌-中工评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中工评论

人物

【地评线】紫金e评:32张感恩海报奏响英雄赞歌

王建刚
2020-03-19 19:25:54  来源: 中国江苏网

  近日,首批49支国家医疗队3787人陆续踏上返程之路。这批医务人员在湖北武汉期间共支援当地14所方舱医院、7所定点医院,离别之际,武汉人民心中有太多感激,无法一一挥手相送,但是,他们以32张感恩海报,向英雄致以了诚挚的谢意。

  32张海报,写满质朴的感恩之语,有来自武汉各地的风景名胜和美味小吃。海报中,来自全国29个省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军队的医疗队一一出现,一张张海报镌刻下了这些平凡英雄为武汉战“疫”洒过的汗水,彰显了浓浓的感恩之情。

  32张海报,彰显众志成城的中国力量。“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战“疫”中,不管是逆行湖北的各地英雄,还是坚守岗位的湖北白衣天使,一个个坚毅的身影,义无反顾逆行在战“疫”前线,在战况胶着时,视疫情为命令,不负党和人民重托,扛起了救死扶伤的重任。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危急时刻让党旗在防疫第一线高高飘扬,青春在战“疫”中熠熠生辉,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齐心协力,凝聚起共同抗击疫情的磅礴力量。

  32张海报,见证共克时艰的中国精神。“谢谢你为武汉拼过命”“你们用血肉之躯,守护万家灯火”“因为有你们,心里有勇气”“虽隔千里,一江连心”“每一次钟响,都记得你的肝胆相照”…… 这是武汉人民发自肺腑的感激之情,又何尝不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声?战“疫”中,不管是被口罩勒伤的容颜,还是穿着纸尿裤进入病区紧张工作,又或是长达12个小时的不眠不休,一位位有爱有担当的医者,舍小家为大家,彰显了共克时艰的中国精神,带给全世界太多真实的感动。

  32张海报,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希望。不管是“下个烟花三月,一同登楼望春风”的盛情邀请,还是“天容水色西湖好,十里东湖碧水浅”的风景比拼,又或“爱嗦粉的朋友,记得来武汉吃虾子”的美食盟约,每一张海报都投其所好,用心又走心。画面背后,这些为武汉“拼过命”的人,来不及欣赏一眼江景春色,来不及品味一口当地美食,一个多月前“召必来,来必战,战必胜”的誓言犹在耳畔,却在胜利的曙光临近时匆匆踏上返程路。武汉的邀约,是对英雄的歉疚,但同时也是对战“疫”必胜的信心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3月19日,国家卫健委发布最新消息,湖北和武汉皆为“0”新增,这是让全体医护人员振奋不已的好消息。武汉的春天真的要到来了!这是新的起点。战“疫”形势向好,但依然还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坚守战“疫”,向着最后的胜利全力进军。不管是踏上回程的他们,还是继续留守奋战的他们,都以置生死于度外的“抗疫精神”诠释了医者仁心,书写下英雄的战“疫”史诗。

  一次疫情也是一章历史,需要被真实记录。32张感恩海报,是武汉人民对英雄的由衷感谢,也是一个时代对英雄的崇高敬意。没有什么能抵挡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我们坚信,全国人民心手相牵,武汉必胜,湖北必胜,中国必胜。

编辑: 王晓超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支援全球抗疫,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

    自世卫组织3月11日宣布新冠肺炎从特征上可称为“大流行”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呈扩散之势。在此情况下,中国与世界各国同舟共济,积极分享自己的抗疫经验,同时尽最大努力提供各种有效支援。在全球抗疫大局中,中国的作用变得不可或缺,充分展现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

  • 中工时评:在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中彰显工会力量

    日前,最高人民法院、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印发《关于在部分地区开展劳动争议多元化解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将强化工会参与协调调解职能摆在突出位置,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贯穿于劳动争议的协商、仲裁、诉讼全过程,最大限度发挥调解分流诉讼、缓和矛盾、解决纠纷的作用

  • 中工时评:“不见面的工会”也能发挥大作用

    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企业家协会、全国工商联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稳定劳动关系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意见》,要“加大线上招聘服务工作力度”,并且“提供在线免费培训”,对劳动争议调解工作要大力推广“互联网+调解仲裁”。

  • 中工时评:面对惠企扶持政策,中小微企业更需自救

    不容忽视的是,不论是减免税费还是发放贷款,“出血”的并非企业股东。事实上,企业可以通过股权融资或借债形式来获得资金。当然,前者意味着股东股权可能被稀释,后者则意味着日后要偿还债务,“出血”的都是股东。对此,企业的所有者和经营者应当意识到,自从企业开门的第一天起,就应当做好与职工一起应对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准备,而对抗不可抗力和不确定因素的成本,往往已经体现在既往的市场价格和人力成本之中。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