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科教-正文
商 旸:教育当治贫 可别致了贫
//m.auribault.com2014-12-25来源: 人民日报
分享到:更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不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实现此目标,需调配好政策和资源,让教育成为治贫利器,而非致贫之因

  “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供娃上学!”影视剧中,经常会有这样的台词,说这话的往往是穷困家庭的家长。因为当爹的、当娘的有种朴素信念:念书,能拔掉穷根儿,能让孩子改命换运!

  这个想法挺对。贫穷,说白了,就是人的劳动力卖不上价钱。没少受累,挣不了仨瓜俩枣。卖不上价,是因为知识少、技能少,尤其是缺乏基础知识和技能,学习能力低下,只能干一些可替代性极强的简单劳动。

  教育,确实是根本大计。尤其是农村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是打破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路径。

  然而,这个治本之策,有被现实架空的危险。

  首先,教育还没治贫呢,先致了贫。现在义务教育都有“两免一补”,孩子不再为学费犯愁了。可是,对于贫困之家,用个笔、用个本,额外增加的生活费,都是雪上的霜。还有,不上学的话,孩子早早就当半个劳力用了;一念书,提篮小卖拾煤渣的事都影响了。况且,读书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一耗八九年,将来上高中、上大学,脱离了义务教育阶段,那个学费,爹妈上哪儿奔去?等毕业了,现在国家也不包分配。所以,好些父母一琢磨:不划算,别上了。实际来看,供孩子上学供得家庭更困难的,确实也不少。

  还有一种情况:随着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减少,单纯的劳动力逐渐值钱了。一算账,不上学出去打工,早挣几年钱不说,挣的钱也不比念过书的少,那还念它干吗?于是新的“读书无用论”在偏远、穷困地区时有流传。

  可是,专家分析,一旦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阶段性完成,没有经过教育的劳动力,处境还是不妙。年轻时候挣两年钱,然后饭碗又不稳牢了,“穷”帽还是摘不掉,不看远点儿不行啊!

  此外,乡村学校的基础条件和师资力量薄弱问题,也要很好解决。教育质量不高,上了学也学不到啥,空耗光阴,于事无补。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让贫困家庭的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有质量的教育。

  要保证公平、有质量,保证更充分地发挥教育在脱贫中的作用,应该调配好公共政策和资源,有针对性地解决上述“读书致贫”“念书无用”“上学白上”问题。对于上学的孩子,是不是可以继续精准地提供一些帮扶,并且保持一定的连续性,摊薄贫困家庭的教育成本,减轻其教育负担?毕了业的学生,就业帮扶也要跟上,尤其职业教育应该得到足够重视,起码学会一项有用的技能。总之,教育是治贫困的,千万别因教致了贫。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