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甩老族”问题不能止于“道德批判”
            
            
             王传涛
            
            //m.auribault.com
            2016-05-25
            来源: 广州日报
            | 分享到: | 更多 | 
近年来,随着入驻养老院的老人增加,相关纠纷也日渐多见。有子女把老人送到养老机构,交了几个月费用之后,就不闻不问,甚至处理房产、中断联系,玩起了失踪。(《西安晚报》5月24日)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以后入驻养老机构的老人会越来越多,“甩老”问题可能会越来越突显。对于“甩老族”处理老人房产、玩失踪的等行为,我们不能止于道德批判,如果仅仅在道德上对其进行“不孝”甚至是“忤逆”式的评判,显然不足以解决问题。
“甩老族”问题折射出养老现状,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要建立完善的养老制度,真正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其次用法律手段解决“甩老”问题,为老人和养老机构维权,养老机构可以将“甩老族”告上法庭,法院可以用“遗弃罪”判决不孝子女的违法行为,让情节恶劣的“甩老族”承担相关责任和付出代价。政府还要加大养老方面投入,如加大对养老机构的补贴力度,培育更多民间养老机构。
             编辑:周文
            
           | 张枫逸:为何敢赚“断子绝孙钱”2014-01-09 | 
| 张智全:立法禁“啃老”是一厢情愿2014-06-26 | 
| 唐 伟:制止集体作弊需道德与法律联动2014-10-28 | 
| 我在我思:让法治成为我们共同的信仰系列谈2014-12-23 | 
| 曹 林:奶粉问题不必上纲到“国耻”层面2015-02-12 | 
| 免费手纸:考“素质”?考管理?2015-04-24 | 
| 不能以祸及无辜的方式追求正义2016-01-07 | 
| 拿什么反哺我家乡?2016-02-16 | 
| 《欢乐颂》:一个人的家庭就是一个人的宿命2016-05-09 | 
| “甩老”难题需要老有所养制度破解2016-05-12 | 
             
             关于中工网|
             广告服务|
             版权声明|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957号|
             中国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