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封寿炎:客房5000元一天,这样限价靠谱吗
//m.auribault.com2015-12-15来源: 解放日报
分享到:更多

  海南三亚虽然远在天涯海角,但论起“夺睛指数”来,很可能在国内众多城市中都名列前茅。仅仅最近一个月来,三亚在舆论场上就热闹了三回,包括一年一度的“海天盛筵”,剧情接二连三反转的“厅官被城管欺负只剩裤衩”。临近春季旅游旺季,一条当地物价部门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新闻又掀起风波——2016年春节期间,三亚旅游饭店客房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原则上标准客房最高限价为5000元/间/天;单独计价的旅游饭店自助餐,早餐价格不超过每位350元,中晚餐价格不超过每位500元。

  如此最高限价一出台,舆论就炸开了锅。如果认为这是针对“海天盛筵”土豪们的限价,那就错了。这个限价就是针对普通游客的。于是有人质疑,这样的限价根本就是故作姿态,多此一举,哪个饭店的标间会要价5000元一天啊?然而,它并非没有根据的扯淡。此限价方案参照了2015年春节期间的价格而制定,目标是“保持三亚旅游饭店价格基本稳定,维护消费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据说限价5000元,已经是“动真格”了——往年春节,1万多元一天的客房价格比比皆是,有的甚至高达3万元一天。至于那些不时见诸报端的“天价海鲜”,宰客程度也一点不亚于38元一只的“青岛大虾”。

  可见,这些让人看了脊背发寒的“最高限价”,似乎确实体现着有关部门“动真格维护消费者权益”的良苦用心。然而,被维护的消费者为何不领情呢?许多人第一反应是:当饭店标间价格高达1万元甚至3万元一天的时候,物价部门哪里去了?价格飙升到离谱的地步之后才来限价,定下的这个标准靠谱吗?

  退一步说,哪怕不去质疑5000元这个标准本身,仅仅追问“最高限价”的效果,恐怕也难以让人乐观。三亚近4万间星级酒店,5000多间普通标间,地理位置、层级档次、装修风格、景观景致千差万别,市场定价自然也各不相同,仅仅拿一个“最高限价”去管,很难说是科学决策、精准施策。最高限价只是政府指导价,如果经营者不参照执行呢?对明里暗里突破限价的经营者,物价部门有什么后续的治理手段?如果只有一个政府指导价纸上谈兵,实际情况该怎样还是怎样,这算不算某种形式的懒政怠政?

  现代社会,治理难题层出不穷、瞬息万变。一方面,新常态下的发展需要政府加快转变职能,厘清与市场间的关系,避免过多直接介入;另一方面,在资源稀缺、供需失衡的情况下,为防止市场失序的乱象,政府又需要有所作为。实际治理过程中,出错恐怕也在所难免。但不同部门的工作方式和舆情反馈,还是可能出现很大不同。比如说,每年春运期间,火车票都出现巨大的供需矛盾,黄牛抢票屡禁不绝。铁道部门也会限制票价暴涨,并绞尽脑汁堵漏洞。从实名购票制到最近的图形验证码,很多措施都是针对黄牛抢票的。尽管拦截黄牛的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图形验证码还给普通旅客造成了巨大困扰,但在饱受诟病和批评的同时,不少人还是给予善意的理解,觉得这是走向正确的路途中,一些难以避免的试错。

  同春运的特殊公共需求相比,旅游度假属于更具体、微观的市场行为,企业拥有很大自主权,政府部门本不应过度干预。然而,放手并非意味着放任。如果一个普通标间动辄要价几千元,甚至上万元、几万元,这就很难把高价推到市场机制头上去了。恰恰相反,它体现了垄断定价下市场失灵和政府部门监管缺失的双重偏差。

  治理三亚酒店房价乱相,关键还是在有效监管。房价和所提供的服务是否质价相符,游客最有发言权,对游客投诉真正重视起来,严查严惩那些借垄断地位欺客宰客的经营者,这才是有关部门最应做的。政府指导价不是不能定,但不该贪方便地搞个“一刀切”的标准。每天5000元的上限,与其说是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如说是让那些服务和口碑皆差的收费者找到了护身符,维护了他们的不当得益。这能算是“动真格”吗?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