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程振伟:当“狗都讨厌医生爸爸”
//m.auribault.com2015-10-13来源: 中国网
分享到:更多

  “爸爸好像并不明白我们的心思,还是每天早出晚归,一个电话就又被叫走了,休息天就想着一直睡懒觉,连狗都讨厌他。”昨天,一篇8岁儿子抱怨当外科医生父亲的作文网上曝光,有人直言“读完鼻子发酸”,甚至“笑着哭”。(10月12日,浙江在线)

  社会对医生颇多误解,医闹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医生,每每遭遇医患纠纷,“弱者同情定律”屡屡奏效,同情总是落在患者及家属身上。而这位8岁孩子“连狗都讨厌爸爸”的评述,让公众亲身感受到医生群体的不易,他们其实也是弱势群体。而此事件更大的价值却在医生家庭和孩子老师的关系上。

  这位医生是诸暨市人民医院肛肠外科医生毛轶。毛医生是从妻子发给自己的微信当中,看到儿子在周记中对自己观感的。毛医生妻子曾经也是一名医生,对于他的工作很能理解,所以一看到儿子班主任老师发来的周记照片时,马上转给了他,而且,老师发完之后还加了一句:“回家改改吧!”

  我们不妨做出这样的假设,老师从自身教学工作出发,认为任何家庭都要以孩子的学习为中心,父母要多关心孩子特别是他们的学习,看到毛医生儿子对父亲太忙顾不上自己的抱怨,立刻启动“教师干预计划”,微信告知妈妈,并向埋身工作顾不上孩子的爸爸发出通牒——“回家改改吧”。

  医生爸爸在工作上做出妥协,多关心孩子甚至亲自辅导孩子的功课,这对孩子老师的职业当然是利好;然而老师也要知道,这位医生除了学生父亲的身份之外,还有为社会提供医疗服务的公共职能,就同自己的教师身份一样。为了自身教学便利让孩子父亲“回家改改”,很可能与他的医生身份冲突,试想真若“回家改改”,那么多病人急需手术没人诊治怎么办?其中可能是教师自己,也可能是教师的亲属。

  所以说“连狗都讨厌医生爸爸”的背后是教师和学生家长之间的职业隔阂。老师以自身职业为中心,以为了孩子学习和未来之名,要家长“改改,管管,问问”,却不知往往影响了家长的自身职业,而有些家长本身谋生艰难,有些家长具有医生警察军人等特殊职业,若是真正做出了妥协,不仅影响了他们自身的工作,而且会阻碍社会其他成员对公共服务的获得。

  现在有一个现象,学校里的老师远远超出老师的身份,他们无限夸大家长陪伴辅导孩子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动不动通过家长会甚至孩子对家长发号施令,家长本来有自身的职业和生活节奏,最后却因为对孩子的疼爱被教师绑架,“教师学生的家长”身份让他们失去很多自由,甚至动辄遭受教师的“审判”,譬如被老师奚落:你再忙,再成功,孩子学习不好,孩子得不到关心,你对得起孩子吗?耽误了孩子自己再忙有什么用?

  而这位医生正是通过“孩子教师”的身份,对本就无奈的家长做出“回家改改吧”的干涉,如果所在单位医疗资源一时难有改观,在病人获得的优质医疗服务本就匮乏的当下,这位毛医生即便“想改改”也未必可得,而这些这位老师是否知道?老师能否在换位思考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理解?

  一方面是医生真辛苦的现实语境,一方面是教师和学生家长在职业考量上的隔阂。考虑到不少学校动辄以“孩子学习至上”的逻辑绑架家长,还是希望老师对家长的职业情况多一些理解和体谅。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