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叶祝颐:新农合成唐僧肉,抓内鬼别忘完善制度
//m.auribault.com2015-09-23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资金是国家用来缓解农民看病贵的“救命钱”,却屡屡被犯罪分子诈骗、套取。近年来,在全国多地均发生了新农合诈骗案件,记者调研发现,在新农合诈骗案件中,一些定点医院参与到诈骗中,通过伪造、套取参合农民住院信息、冒名报销、延长住院时间等方式套取新农合补偿金。(9月22日《经济参考报》)

  与城镇职工医保资金被套取一样,医疗机构采取五花八门的手段骗取新农合资金,损害新农合信誉,更是威胁新农合资金安全,危害广大参保农民的利益。其危害显而易见。有关部门查处违规医疗机构,公布骗保案例,为广大参保农民保住救命钱,无疑是必要的。但是,新农合资金成为唐僧肉,其中暴露出的问题值得反思。从报道披露的信息来看,医务人员乃至有关监管人员狼狈为奸、合谋骗保分肥,套取医保资金的行为愈演愈烈。如果新农合医保屡屡被骗的问题处理不好、整改不到位,可能会出现法不责众、积重难返的情况。

  新农合资金是农民的救命钱,直接关系参保农民的切实利益与生命健康安全。保障参保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医保事业健康、有序发展,是监管部门的责任。新农合资金管理、使用本应有十分严格的程序。为何有大量医疗机构违规经营,与不法中介合谋骗保,甚至出现塌方式集体沦陷的现象?在我看来,这除了说明医疗机构管理混乱,医务人员惟利是图,中介机构利欲熏心,部分参保农民只顾蝇头小利以外,也暴露出新农合资金的监管漏洞。正是因为有关部门对新农合资金使用监督乏力,甚至有人监守自盗,才让部分医疗机构钻了空子。

  从职责的角度说,新农合管理部门应该认真监督新农合资金使用。但是,管理部门受定点医疗机构点多面广、人手缺乏等因素的影响,对新农合资金使用监管处于一种松散状态。以媒体此前曝光的贵州省黔东南州为例:“全州新农合主管部门监管人员183人,其中审核人员81人,按每年平均补偿644万人次计算,每个人要审核8万人次。每人平均每个工作日审核300多人次,想细看资料,严格把关,也力不从心。

  现行新农合的监管模式主要是对参保人员的医疗、药品费用进行监督检查,这种监督检查,主要是在医疗机构就诊结束以后,对患者的病史与用药情况进行监督。违规医疗机构可以凭借专业医疗卫生知识造假,也完全拥有足够的时间从中做手脚。这样的监管制度难免存在滞后性。由于监管工作松散、滞后,又缺乏制度、法律保障,导致医疗机构瞒天过海,挪用、套取新农合资金的事情不断发生。

  面对新农合资金成为唐僧肉的怪现象,不能止于曝光、查处暴露出来的案例,追回新农合资金,而且要对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教育医务人员从严自律,坚决取消违规医疗机构的新农合资格,问责相关责任人,对监守自盗的监管者要坚决法办。更关键的是,要完善监管机制,前移监管关口,堵住监管漏洞,让新农合医保事业回归良性轨道。如果不完善新农合资金监管制度设计,抓紧制度篱笆;如果不加强日常巡查、监管;如果医疗机构与骗保者的违法违规成本低廉,骗取新农合资金的闹剧可能会水里按葫芦,不断上演续集。(叶祝颐)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