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关育兵:面对已揭的“家丑”,岂能再做丑事?
//m.auribault.com2015-08-03来源: 荆楚网
分享到:更多

  河南姑娘郜艳敏在21年前被拐卖到河北曲阳下岸村,受尽磨难后成为该山村小学唯一的女教师。之后,郜艳敏获得“2006年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2009年,其经历被改编成电影《嫁给大山的女人》。郜艳敏的传奇经历被报道后,当地政府认为她揭了“家丑”,她险些被辞退。(7月30日《华商报》)

  郜艳敏是有资格成为感动人物的,“下岸村的教学点设在村外一间用石头垒成的屋子里,四面透风。冬天来了,郜艳敏就把孩子们叫到自家炕上上课。她动员那些辍学的学生回到教室。哪位学生没钱买书,她就自己掏钱。而郜艳敏的报酬是每年2000元。”按理说,这应是当地宣传的典型,又怎么会被认为揭了“家丑”呢?

  原来,“郜艳敏当临时教师的经历,以及适龄孩子辍学、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暴露了当地教育管理部门的种种漏洞”。原来如此。发现了漏洞,当然就应该堵。怎么堵?辞退郜老师,似乎是一种方法,但影响消除得了吗?肯定消除不了,这无异于掩耳盗铃,除了自己不知道,谁都知道。即使消除得了影响,漏洞岂不还是照样存在,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当然还有方法,那就是加大教育投入,狠抓辍学问题,对于郜老师,如果符合规定,可以转为公办老师;如果不符合规定,那也应鼓励郜老师取得教师资格证,这才是正确的应对之道。

  郜老师险些被“封杀”的经历,其实是一面镜子,她反映出的是一些部门的不作为和乱作为。仔细想来,当地相关部门对郜老师及教学点的情况,理应是知悉的。既然知悉了,却长期漠视她的存在,那就不仅是家丑了,更是一种不作为。被媒体质疑了漏洞,不是认真汲取教训,下功夫改变;却是用辞退的办法粉饰,这就是乱作为、胡作为。殊不知,从不作为到乱作为、胡作为,暴露的是相关部门更大的家丑。真不知,接下来,相关部门又会如何处置郜老师呢?

  同样乱作为的,还有镇里。郜老师的事迹被报道后,许多人开始给郜艳敏及下岸村小学捐款、捐物。镇里却成立了救助基金会,全面接收外界捐赠。解释是,让这些善款得到合理的配置,使全镇更多的苦孩子得到救助。或许全镇还有更多的苦孩子需要救助,但这能否成为镇里接受救助的理由呢?显然不能,一是违背了救助者的意愿;二是我们可以顺着镇里的思路类推下去,全县的苦孩子还很多,全省的苦孩子也很多,那是不是最终该由国家全面接收呢?荒谬的理由,只须照荒谬的逻辑推理下去,其不合理性就不言而喻。说到底,这也是一种乱作为。不是想办法改变落后的状况,却是忙着抢捐款,也难怪当地落后了。

  被拐女成“最美乡村教师”的美,和相关部门的丑,确实是一幅“美丑图”,观赏之余,是不是也应该反思呢?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