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袁 浩:廉价药不应该“市场短缺”
//m.auribault.com2015-10-16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据报道,近日,全国多地的医院、药房里用于预防血栓栓塞性疾病的潘生丁出现短缺,有患者辗转多地求药而不得。同时,一项针对全国12座城市40余家三甲医院临床用药情况的抽样调查显示,国家和地方增补的基本药有500多种,短缺的高达342种。而且,无论潘生丁,还是这短缺的342种药,几乎都是廉价药。

  廉价药品“玩失踪”,表面上看是一种“市场行为”:价格太低,利润太薄,药厂不愿生产,药商不愿销售。作为药品使用者,患者处于利益链最末端,对厂商的选择毫无影响力。他们的健康需求,在这样的“市场行为”中被无情地忽略。

  然而,如果一味从道德角度谴责药企见利忘义、唯利是图,又显然有失公允。药企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利润空间,但随着产品原料成本的上升,药品出厂价却没有增加,甚至出现“卖得越多、亏得越大”的情况。在这样的现实面前,指望市场化的企业充当救死扶伤的“活雷锋”并不现实。说到底,是现有药品管控制度失灵使各个环节相互脱离,才让“廉价药”的民生利益很难得到保障。据了解,世界上许多国家已建立起廉价特效药储备制度,由政府指定一些药品厂家生产,然后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保证这类药品产量稳定,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这样的制度。

  面对廉价药品短缺的现状,政府当及时伸出“有形之手”,既让生产廉价药的药企有一定的利润空间,又要防止其通过大幅提高药价求生存。当然,这要求从制度设计和价格救济方面着手,对廉价好药的生产、流通和使用进行政策扶持。比如,对那些廉价有效药品,或纳进基本药物目录,或以财政补贴途径鼓励药企定点生产,而不能无视廉价药的“退市”。只有既让药企有钱可赚,又保证药品价格低廉,才能解决药价高、药品缺的问题。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