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冯海宁:在家门口看病得让人放心
//m.auribault.com2014-10-24来源: 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从10月底前开始,浙江将分批启动全省分级诊疗试点,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看病。按照要求,淳安县、宁波市北仑区、宁海县等8个纳入试点的县(市、区)居民在看病就诊时,须首先到当地基层医疗机构首诊。(《中国青年报》10月23日)

  小医院门可罗雀,大医院人满为患,这一“顽疾”存在了多年。为此,2009年中央印发的《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就明确提出,“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今年以来,包括浙江在内的多个省市集中推出了“基层首诊”制。

  各地的做法基本相似,都是综合运用医疗、医保、价格这三个“杠杆”,引导病人到基层医院首诊,为大医院减负,以缓解“看病难”。所谓医疗“杠杆”,就是围绕“转诊”做文章;医保“杠杆”,即实行医保差别化支付;价格“杠杆”,即不同等级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存在差距。

  对于基层首诊、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笔者双手赞成,相信各地试点后也会收到一定效果,但效果究竟有多好,还是一个未知数。事实上,在2009年新医改方案出台之前,山东青岛等地早就在推行社区医院首诊制,但从青岛市人大科教文卫委员会调查结果来看,制度没能有效落实,试点遭遇尴尬。

  今年各地推出的“基层首诊”制,应该比之前试点城市的措施更完善。但从一些地方实际情况来看,推行“基层首诊”制要想达到预期效果,还面临不少阻力。以北京为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层医院人员短缺,尤其是高层次人才缺乏;基层向大医院转诊病人多,但大医院向基层转诊患者少且难。

  因此,要让“基层首诊”制获得成功,必须满足多个前提:

  第一,优质医疗资源真正下沉。大医院之所以人满为患,主要原因是大医院集中了优秀的专家等资源。只有专家能到基层医院坐诊,才能吸引患者前去。虽然浙江等地提出,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行医生多点执业,但基层首诊质量能否提高,有待观察。

  第二,基层首诊不能耽误病情。很多患者之所以直奔大医院,原因之一是为了不耽误病情。某些患者先到基层医院首诊,在基层医院不能处理的情况下再转诊,有可能会耽误病情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既要明确基层首诊的范围、转诊的标准,又要保证基层首诊后的转诊病人能及时到大医院获得治疗。

  第三,必须降低转诊成本。一旦基层医院首诊后不能处理,患者病情严重,需要通过救护车进行转诊,而很多区域救护车配备不到位,而且收费也存在争议。前者就会影响急救的效率,后者会影响转诊的成本。

  第四,让大小医院没有利益冲突。据悉,基层医院与大医院属于不同的利益共同体,有各自的利益目标,存在利益竞争关系,使得大小医院难以“以病人为中心”。所以,基层医院与大医院的利益目标必须一致,都“以病人为中心”,消除两种医院在考核、医生收入等方面的差距。

  另外,基层首诊应从“强制”回归“引导”。新医改方案中说“引导一般诊疗下沉到基层”。但一些地方的做法、说法则凸出了“必须”,有“逼”患者到基层医院首诊的意思,这让人有些反感。

  总之,“基层首诊”制成功的关键在于财政投入向基层医院倾斜,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并打通基层医院与大医院的转诊效率,降低转诊风险和成本,让所有医院“以病人为中心”,用奖惩制度保证“基层首诊”真正落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