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我们常常谈论一种现象,即“挤公交车现象”。一辆满载的公交车靠站了,为了能上车,下面的人都催促车上的人“往里走走”,车上的人总是回答“满了,坐下一趟吧”。纵使是刚刚还在挤车的人,一旦上了车,也立马心态转换过来,淡然地面对和处置还在挤着想上车的人的要求。
这大抵就是站位不同的心理差异。现在我们也在遭遇一种类似的现象,叫“过马路”现象。在一些没有红绿灯的过街人行道口,每天都在上演着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狭路相逢”的“对决”。面对醒目的过街人行斑马线,一些开汽车的往往毫不减速,而是远远地鸣起汽笛,坚定地从欲过马路的行人队列中加速“穿越”而过;而行人大抵的做法是集结成队,“勇敢地”向车流挤压过去,“逼停”车辆,“截断”车流,完成冒险的穿越之旅。
为什么我们不能有一种通过斑马线的“安全模式”?为什么过马路只能“相争”而不能“相让”?
斑马线一般是由多条相互平行的白实线组成,好似斑马身上的线条,所以称作“斑马线”。斑马线的作用是引导行人安全地过马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多么简单、明了的规定,然而落实起来就是出乎想象的“难”。 究其原因,无外乎“自我”二字。无论是开车的还是走路的,都以我为中心,“我忙”“我有事”“我要上班”“我要开会”“我要送孩子上学”“我要送家人看病”……不一而足,反正我得先行通过。于是乎,“斑马线”上的争夺不断上演,而代价也是十分惨痛的。据有关报道,我国城市居民因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的比例逐年上升,其中,仅2013年,就有17万余人死于行人与机动车之间的交通事故。
痛定思痛,车人博弈实质是一种道德博弈。在交通行为中不懂得礼让,是一种对生命的漠视和无知。不可否认,在“中国式过马路”行为下,许多行人无视信号灯强行通过,干扰机动车正常行驶的现象有之。但即便如此,也须知车是钢铁,人是血肉,更何况是行进中的机动车?车人相较,前者处于绝对强势地位,后者则属天然弱势。如果互不礼让,必然出现拥堵甚至发生危及生命的交通事故。
“君子者,礼让。”此乃中华道德一条重要的理论。“礼让”和“规矩” 意识应该唤醒,“重礼让”和“讲规矩”应该成为全民的共同行为习惯。无论是“中国式开车”和“中国式过马路”,都是缺乏“礼让”精神、不讲交通规则的行为,都是必须反思和彻底改变的“小我”习惯。如果大家都放低些“小我”,尊重大众和他人这个“大我”,那么,今天你走在斑马线上,你就有一种“安全感”和“信任感”。须知,开车的你,也可以是走路的你。
自今年3月起,省城“五一路”等多条道路同时启动改造工程,府东街等道路的承载量迅速暴涨,原本有限的道路资源一时间更显逼仄。加之有的过街人行横道没有红绿灯或是由于道路改造暂时拆掉信号灯,使人车争道、车车争道乱象丛生。要是在某路口正好又有学校、医院或是群众办事部门集中,那种人车比肩接踵的混乱场面真是触目惊心。在此情况下,加强道路交通疏导和弘扬交通文明,应该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和全体公民的共同关注。我们呼唤,让我们共同行动起来,让互相“礼让”、文明通行成为社会新风,成为省城文明、和谐的一道亮丽风景。
乘车遭踢 2014-01-02 |
赵耀世:组织化让志愿服务更有动力 2014-06-06 |
出游,将“文明攻略”收入行囊 2014-09-23 |
出游,将“文明攻略”收入行囊 2014-09-23 |
出游,将“文明攻略”收入行囊 2014-09-23 |
张国栋:垃圾换水贵在持之以恒 2014-10-09 |
心守礼让线,道路自然宽 2015-05-11 |
自助图书馆为何变成午休房 2015-08-18 |
让春运“拼车回家”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2016-01-22 |
“地狱无门你翻栏杆”,恐怖标语真能劝人? 2016-03-16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