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内容_页头
当前位置: 中工网人物频道文化名人-正文
林荫宇:“先锋老太”的戏剧人生
//m.auribault.com 2017-01-03 来源: 北京日报
分享到: 更多

  4.

  学院里的先锋派,先锋里的学院派

  很多人都知道,1989年12月31日,孟京辉、郭涛、胡军等人欲在中戏的煤堆上演出《等待戈多》,不被学院允许,于是他们便在煤堆上一人一段地读剧本。因为有后来的明星光环,这段往事至今仍被文艺青年津津乐道。其实,那时的林荫宇也有着一段“先锋往事”。1988年,85级导演班的学生做了十几部非写实主义戏剧的片段,其中就包括《情人》,汇报结束后,一些老师颇为光火:“这是什么呀?那么脏,那么龌龊!”刚刚留苏回国的林荫宇,不仅以系主任的身份赞赏学生排这些戏,还鼓动徐晓钟一起来支持学生们。“这是一种探讨,一种把眼睛向世界看的做法。”

  隔年她辞去系主任的职务,进入中戏戏剧研究所工作,在所长王韧的支持下,林荫宇带着研究所的几个中年教师排起了荒诞派戏剧——林荫宇担任导演,李保田和赵奎娥出演《椅子》,封锡均和关瀛出演《情人》。“这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员,第一次排非写实主义的戏剧,学生们知道以后特别高兴,觉得老师都能排,他们也要排。”一时间,荒诞派的排演在中戏蔚然成风。这个现象令学院里的保守派很不满,也引起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的关注:“戏剧学院怎么成了荒诞学院?”因为老前辈的这句“点拨”,学院领导开始紧急给荒诞派降温,对《椅子》和《情人》两个剧目不予录像、不予组织座谈、不予发表文章。“这是一次事件,真的是一次小潮流,我挺骄傲的。戏剧学院导表演的教学没有跟上这个时代。”

  “搞实验性戏剧的都是年轻人,你们这些老头老太太怎么也感兴趣?”曾有个港台的戏剧人这样问林荫宇。在大陆的学术界,也有人认为把现代主义戏剧当新鲜事,是盲目媚外,少见多怪。对于这些声音,林荫宇不以为然。“我们也曾有风华正茂的时节,但全交付给开会游行搞另一种实验了……我们不能满足于现在的国际潮流似乎依然是过去坚持的写实主义传统这种表面现象,跃过否定的阶段、直入否定之否定阶段是无益无助不足取的。”林荫宇与她当年的恩师何之安一样,做的是学院里的“先锋派”。

  更难能可贵的是,林荫宇能够把这种开明的心态一直保持到暮年。在中国戏剧界,敢在经典头上动土的年轻人常常是要挨骂的,王?就是这一阵营里的靶心代表。2012年夏季的一个夜晚,有位戏剧界同行曾说谁要是赞同王?,他就跟谁绝交。走在后面的林荫宇掩口暗笑:“嘻嘻!我已经写了一篇评论,公开称赞了《雷雨2.0》是真正有突破的作品啊。”“王?的《群鬼2.0》更是非常好的作品。”林荫宇很支持这个有想法的年轻人,后来还亲自参演了他导演的《椅子2.0》和题材颇为禁忌的《V独白》。

  无论是做教学、搞创作还是写评论,林荫宇都保持着年轻人的心态与学者的风范。人至暮年的她,仍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各个剧场,每每有了新思考都要悉心总结,几十年来发表了百余万字的学术文章和教材。读过林荫宇的戏剧评论,方知学者型的导演在批评家队伍里的可贵。十年前,林兆华在导演《白鹿原》的时候,把黄土高坡搬上了北京人艺的舞台,用陕西方言、唱老腔,还把一群活羊赶上来跑龙套,引起了一些同行的不解与嘲讽。林荫宇看过演出后,当即写下了近六千字的评论,针对一些不公正的说法,做了有理有据的辩驳。提及这些事情,林荫宇思绪翩翩。新时期至今,一些不囿于传统框架的导演倡导“戏剧就是玩儿”,但在事实上,这些做出了成就的导演,都不仅仅是在“玩儿”,而是有着缜密的构思的。可是某些年轻人却从表面上去理解这些话,将戏剧艺术流于粗浅的游戏,这一现象令林荫宇感到遗憾。“作为戏剧界的前辈,当你提出一个观点时,不该是扔出观点来就完了,应当予以解说、诠释。当年轻人对你的观点认识上和运用上有所偏差时,则应以正视听。”新潮与保守共生,开明与严谨共存。这就是林荫宇。

  5.

  风过霞存,我要活得独立而怡悦

  在戏剧界,林荫宇与林克欢是有名的模范夫妻,在剧场中常见二人相互搀扶的身影。“我俩看戏特别有意思,他看不见,我听不见,两个人拼在一起就完整了。”听闻这话,众人皆忍俊不禁。林荫宇自幼家教甚严,在大学毕业以前,她所有的信件都是母亲先拆开“审阅”的,她本人在爱情方面也“开蒙”甚晚,“谁要是追求我,我都觉得这个男孩子怎么这么坏。”林克欢不是林荫宇的初恋,二人经由相亲而见面时,都已到了晚婚的年纪。1970年初,刚与林荫宇成婚十天的林克欢,被带走关进了学习班。林荫宇瞒着婆婆,也瞒着自己的母亲,定期寄钱、写假信,独自扛起物质与精神上的双重压力。“红字红烛还在那,喜糖喜烟还在那,我丈夫就被抓走了,周围的人都对我另眼看待,我却还要写假信……只不过现在说起来就像个故事一样。”

  在年轻的时候,林荫宇与林克欢也会为日常琐事和艺术理念而拌嘴。林克欢本是中文专业出身,刚开始踏入戏剧行业时搞的是创作。一次,作为专业导演的林荫宇无意说了一句“你懂什么是戏剧?”这句话在林克欢的心上扎了一下,变成了促他勤奋好学的动力之一。后来林克欢成为了国内著名的戏剧专家,但林荫宇从不愿攀附于人。“女人一定要自立,思想和经济都要独立。”一次在香港开会,旁人介绍她时只说“这是林克欢先生的夫人。”林荫宇当场就补充了一句“我是他的夫人,但我也有我自己的身份”。

  一路历经风雨,在他们二人间,更多的还是相濡以沫的深情。不会做饭的林荫宇只喜欢吃林克欢烧的饭,“我老伴今天不在家,我没饭吃,只好啃面包。”这位在排练场能呼风唤雨的权威导演,一提到老伴不在家,竟也楚楚可怜起来。“现在他只有做两件事情的时候脑子最灵光,一个是戏剧,一个是做饭。他特别喜欢我跟他请教,我一请教他就脑子特灵敏,滔滔不绝。”岁月的波涛磨平了一切棱角,也让林荫宇领悟到了婚姻的经营之道。“林克欢是我每一部戏的文学顾问,现在他的旧书再版,我平时在家就一字一句地帮他录入新文章,不用别人帮忙,因为我是他最好的校对。”这次林荫宇来参演《晚安,妈妈》,林克欢很担忧她的身体状况,得知这部戏还有巡演的计划,只好叹了口气,借戏中女儿杰西自杀的情节,幽默又忧心地说道:“你拦不住杰西自杀,我也拦不住你去巡演呦。”

  《晚安,妈妈》本是林荫宇进入青艺成为职业导演后执导的第一部戏,如今她又将亲自主演这部戏作为迈向76岁的礼物。林荫宇曾直言自己喜欢排这样直接描述死亡主题的戏。“眷恋生命,但可以从容走向死亡。”林荫宇在55岁的时候就写下了这句话。为了把自己最好的状态留存下来,林荫宇在60岁的时候就去照了一组“临终照”,她认为这没有什么可忌讳的。“人终究都会沦为一撮土,无非是尘归尘,土归土。我不至于遗臭万年,也不盼流芳百世。我只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自己过得开心。”

  人上了年纪,有时也会怀旧。一次,林荫宇与姐妹们聊天,提起童年时代家里住的小洋房,据说那里已经变成卖麻辣烫的店铺了。林荫宇与姐妹们相约:“如果哪年回家人都到齐了,就一起去吃麻辣烫。”

  杨舒帆

1 2 3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