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退休”也能鼓舞劳动者-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光荣退休”也能鼓舞劳动者

2020-12-21 09:07:30 来源:解放日报

   ■黄发明

  日前,《解放日报》报道光明集团首创“大家访”机制。党委决定对三年内退休的11万员工,逐一开展家访,启动关爱项目,帮助退休人员安度晚年,形成关爱退休员工的长效机制。

  另据本市媒体报道,日前,瑞金医院为在其院内工作26年、66岁告别护工生涯的吴阿姨,举行欢送仪式,以感谢她几十年来为医院付出的辛勤劳动。两篇报道,如春风荡漾人们心间,既体现了企业对退休员工的关怀和感恩之情,也体现了党和政府为退休员工送去心灵温暖和慰藉。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部分单位在每一位员工退休时,都会准备一个热闹而光荣的欢送仪式。仪式的具体内容视单位条件而定,大都朴实无华却诚意满满,无外乎开一个茶话会、搞一次告别宴、拍一张纪念照、送一些纪念品。然后,给退休员工胸前挂上纸质大红花,开“车”一路敲锣打鼓送其回家,并在家门上贴上“光荣退休”的大红喜报。至于用什么“车”,货运大卡车、货运小卡车、脚踏手扶三轮车(俗称“黄鱼车”)都有。但这只是形式上的区别,无论仪式具体形式如何,单位用心、员工会意,家属也十分重视。

  我至今记得父亲退休时的情景。彼时,他胸前佩戴大红花,坐上单位的大卡车,四位同事陪同,一路敲锣打鼓将其送回家。车到弄堂口,锣鼓敲得特别响。弄堂里的邻居们听到锣鼓声,便知哪家有人退休了,闻声便前来道喜。陪伴父亲的同事在送行之余,还在我们家的大门上贴上“光荣退休”的大红喜报。那时,家中面积小,没有煤气灶,煤球炉上的开水都来不及烧,我母亲为了感谢大家,光喜糖就发了四五斤,水果发了一大箱。

  随着改革开放与企业相关事务的社会化,那样的仪式不见了,那种锣鼓声听不到了,那种热闹情景慢慢地消失了。

  退休是人生“第二春”的开始,是人生一个重要转折。一名员工,在单位勤恳、辛劳工作多年,甚至几十年,为企业奉献了半生乃至一生的精力,对单位有着深厚的感情;一旦退休,他们往往依依不舍,感触良多。这时,举行一个仪式,既是对退休者为单位所做贡献的致意,又是对他们新生活启航的祝福,更是使退休者感到社会和谐温馨的一项重要内容。

  可见,给退休员工办仪式、送温暖,不仅是对退休者的尊重和关怀,也是对在职员工的一种向心力、凝聚力和催化剂。仪式虽不大,但他们往往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都会老的,都有退休的那一天。正所谓“今天的他们,就是明天的我们”,企业、社会对退休员工的敬重也可以激励在职员工更加努力奋进,为和谐社会更美好的生活做出更多贡献。

  反观现在,有的单位对退休员工并不重视,往往是填一张表、办一个手续,就草草结束,此后若有事,基本上就是“找街道”解决。如果给退休员工留下“人走茶凉”的感觉,很可能就留下了一段让人失望的记忆。

  农历春节将至,按往常惯例会是退休高潮,真心企盼更多单位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尊重、关爱退休员工,重塑“光荣退休”的温暖情景。当然,时代变了,过去的做法不一定适合当今社会。欢送仪式的形式大可多样、多彩、创新。虽然,根据有关规定,退休后的组织关系已转入街道,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原单位彻底再见。为此,希望原单位仍然真诚地视退休者为“家人”,欢迎他们多“回家”走走看看,给他们留下难忘的温暖。

编辑:高冲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专题

  • 专题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

  • 专题

    回眸“十三五”

  • 专题

    三明实践

  • 专题

    厉行节约 制止餐饮浪费

  • 专题

    新冠肺炎疫情动态播报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