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锐评】党员干部的苦乐观-中工新闻-中工网
首页 学习 时政 看点 工事 全总 工会 评论 权益 视频 财经 企业 就业 民生 国际 军事 理论 汽车 健康 人物 书画 摄影 旅行 文化 公益 教育 娱乐 体育

中工新闻

评论

【党建锐评】党员干部的苦乐观

2019-07-09 19:35:39 党建网

  【导语】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向和效果,事关统揽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必须把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浚其源、涵其林,养正气、固根本,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实现正气充盈、政治清明。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之际,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公和私、义和利、是和非、正和邪、苦和乐的关系,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拒腐定力,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本期刊发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系列评论文章之一,敬请关注。

  党员干部的苦乐观

  胡蔚然  

  加强政治建设,对于党员干部来说,就要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处理好苦与乐的关系。对共产党人来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践行初心使命的奋斗过程或许是苦和累的,但为使命而付出的感受却是快乐的。这恰恰体现了共产党人的苦乐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党为国为民而付出,先苦后乐,方为至乐。

  在一些人看来,加强政治建设的要求很多,而且都是苦、累、难的事,比如学习钻研苦,为民服务苦,严肃的政治生活苦,严格的纪律约束苦,干事担当苦。如果没有树立正确的苦乐观,党员干部就会在这些事情面前望而却步,贪图安逸,意志消磨。而一旦树立了正确的苦乐观,则会把这些当做锤炼党性修养的“大熔炉”,当做践行初心使命的“试金石”,以苦为乐,苦而后乐。

  当前,党中央正在统一部署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明确了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对每一个党员干部来说,守初心,就是要始终秉承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爱党、在党护党之心;担使命,就是要践行“民之难即党之忧,党之忧即我之责”,以实际行动体现党员的责任担当;找差距,就是要对照检查找不足,特别是要对照先进典型找差距,老百姓有俗话说:“苦不苦,想想红军二万五;累不累,想想雷锋董存瑞”。远学焦裕禄、谷文昌,近学张富清、黄文秀,以他们为镜鉴和标杆,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抓落实,就是要把政治建设的要求、履职尽责的要求,落实到一件件具体的工作中,抓铁有痕,抓出成效。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需要理解得与失的辩证法。人生如棋,有得就有失,得与失都是相对的。某些时候看似失去了一些东西,但同时也得到了一些东西。为工作牺牲了一些休息的时间,但得到了成长的机会;在荣誉面前退让,但得到了大家的认可;选择到基层工作失去了大城市的安逸,但得到了一线的历练。可见,得与失的标准不只是物质的,精神的追求更重要。党员干部应该深刻理解得与失的辩证法,说白了就是处理好奉献与索取、给予与获得的关系。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需要认识苦与乐的双重性。趋乐避苦是人的本能,而正确对待苦和乐才是人的本事。世界上没有光享清福而不要付出的事情,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快乐是耕耘出来的。“荣誉的桂冠,都用荆棘编织而成”。只有日拱一卒,跬步不休,才会功不唐捐,不断进益。有副对联写道:“若不撇开终是苦,各自捺住即成名”。撇开一些名利纠结,按捺住内心的欲望,才能离苦得乐。

  树立正确的苦乐观,需要把握多与少的“平衡术”。自然界能量是守恒的,人生的能量是守恒的。比如一个人的时间就是那么多,应酬的时间多了,读书的时间就少了;往领导身边钻营多了,体察群众疾苦就少了;看肥皂剧、刷手机多了,深度思考就少了。对待名利也是如此,人生在世,难以回避“功名”二字。有人把功名看得很重,把荣誉作为向人炫耀的资本,殊不知功名成为前行的负担和累赘。在虚名浮利上看得轻一些,追求得少一些,反而会获得精神的丰盈和充实。

  宋代大臣范仲淹曾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这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忧乐观。而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更是将传统的忧乐观提升到了更高的境界,展现了共产党人的纯粹品格和博大情怀,是对新时代苦乐观的深刻诠释,也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正确处理“有我”与“无我”、树立高尚精神品格所发出的号召。

  要锻造奋斗有我、功成无我的“栽树精神”。“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社会的发展、我们党的事业就是这样一代代传承的。功成不必在我,是一种境界、胸襟和情怀,是甘为人梯的“栽树精神”,它折射出淡泊的名利观,体现出正确的政绩观。事业的成功不是属于个人,因此未必要在自己的手中或任期看到并实现,但一定要为它埋头苦干、接续奋斗,无问东西、不计得失。党员干部要常怀“栽树精神”,不戚戚于业绩,不耿耿于声名,抱着“功成必定有我”的使命和责任,既做显绩又做潜绩,既着力当前又着眼未来,干出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实事,甘于不显山露水,不扬名立万,甘于做地平线以下的工作。

  要锻造责任有我、权力无我的担当精神。不管干什么事情,责任心最关键。责任在肩,则心生自觉,责任在心则变“要我做”为“我要做”。知责明责是履责担责的前提,知责说到底是一种角色意识。担责履责则是一种实干精神,人的价值是在尽责有为中实现的。要把责任当回事,不要把权力当回事。权力是组织和群众赋予你用于干事创业、为民服务的,如果不珍惜这种权力,看不到权力背后的责任,不作为、慢作为、或者乱作为、瞎作为,只会让自己的人生一钱不值。

  要锻造付出有我、名利无我的奉献精神。“政在去私,私不去则公道亡。”为官当干部,就得甘于付出,甘于奉献,这就是格局、境界和情怀,也是责任、使命和操守。“求名应求万世名,计利当计天下利”,这才是一个党员干部在面对名利时应有的胸怀。“求名心切必作伪,求利心重必趋邪。”在名利这道人生难题面前,党员干部一定要破解它。谁破解好了,就找到了平安为官的金钥匙。说到底,党员干部还要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去找答案,这是“总开关”。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决定了什么样的政绩观、责任观和名利观。初心与使命,是我们党不忘来路、开辟未来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责任与奉献,也应该是每一个党员干部念兹在兹的情怀与担当。

编辑: 傅仁誉

相关阅读

高清图片

图片

图解

排行

专题

  • 专题

    习近平出席G20大阪峰会

  • 专题

    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

  • 专题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网络活动

  • 专题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 专题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