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
国家主席习近平29日签署发布特赦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29日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决定,对九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详情>>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体现依法治国理念和人道主义精神,根据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的决定,对依据2019年1月1日前人民法院作出的生效判决正在服刑的下列罪犯实行特赦。详情>>
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决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有关问题答记者问。详情>>
中央政法委30日在京召开全国特赦实施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要求各级政法机关认真贯彻国家主席特赦令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特赦决定,深刻认识本次特赦的重大意义,严格依法做好特赦实施工作,确保实现良好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详情>>
中央政法委30日召开全国特赦实施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就特赦实施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会议指出,此次特赦的执行实施要围绕“九大步骤”,把握好“九字诀”。详情>>
30日,全国特赦实施工作动员部署视频会在京召开,中央政法委要求,紧扣“九类特赦对象、五种禁止情形”,把握好特赦条件,紧扣“九大步骤”,严格规范实施特赦。中央政法各单位强调严格依法履行特赦实施工作职责。详情>>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九次特赦,也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二次特赦。此次特赦有着怎样的意义?宪法和法律依据是什么?九类特赦对象的选择有何考量?对此,有关专家进行了解读。详情>>
广大法律工作者等社会各界人士认为,这次特赦是在重大历史时刻作出的一次重大举措,集中展现了我们党的执政自信和制度自信,创新践行了全面依法治国理念,将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树立我国开放、民主、法治、文明的国际形象。详情>>
值此重大节庆时刻,再次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无疑是一项展示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能力、营造节日祥和喜庆氛围的重大政治决定和法治举措,不仅能够发挥特赦制度所固有的救济法律不足、衡平社会关系、调节利益冲突之刑事政策功能,也更能凸显一系列重大的时代价值。详情>>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既承续了中华文明慎刑恤囚、明刑弼教的优良传统,又是推进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弘扬宪法精神,为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法治意义。详情>>
特赦制度的再次实施,昭示了法治与仁政,树立了新时代盛世伟邦形象。此次特赦,必将有助于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筑牢法治基石。详情>>
赦免的历史十分悠久,早在古希腊就已存在,其后被罗马法承继。作为赦免的代表形态之一的“大赦”一词,在希腊语与拉丁语中的意思是“忘却”,原本指在更改年号等时代转机之际,忘记、赦免过去的罪行,从新启航。详情>>
2019年6月29日,国家主席习近平签署发布特赦令,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对部分服刑罪犯予以特赦的决定,对九类服刑罪犯实行特赦。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