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三)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升级。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围绕壮大十大工业特色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力争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支持企业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完善促进工业增长的政策措施,发挥政府扶持资金的引导作用,主要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强化水电气运要素保障和金融信贷支持。继续推进千家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启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着力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成长型企业,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0家。引导企业向市场、管理、质量和品牌要效益,进一步巩固企稳回升态势。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继续实施工业“双百”行动,延伸循环产业链,着力在新材料、新能源、盐湖化工、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领域,加快打造产业集群。加强全国重要光伏产业基地和光伏发电基地建设,优化布局,确保新增并网100万千瓦,力争分布式电站建设有较大突破,带动形成完整产业链。支持数控机床、专用汽车等行业扩大规模。持续打造高原千万吨级油气基地。推动食品饮料、特色纺织、生物制品等轻工业加快发展,制定促进虫草、玉石、唐卡等独特资源和产品高端化、基地化发展的政策措施。多措并举化解产能过剩。认真贯彻国家化解产能过剩的部署,坚决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企业通过股权并购、资产重组等方式优化结构,提高电解铝、水泥、铁合金等产业集中度,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力争年内淘汰32.5标号水泥50%的产能,铁合金产业集中度达到90%,电解铝就地加工转化率达到70%。着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加强公共设施和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园区和基地的产业支撑能力,加快建设15个重大产业基地,启动节能环保和信息产业园建设。注重错位发展、产城融合,打造10个中小企业集中区和2个创新型产业集群,力争一年上一个新台阶,三年形成多个增长极。加快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资本紧密融合,继续实施“123”科技支撑工程,以100个重大技术进步项目为龙头,着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同时带动招商引资模式创新,优化企业组织结构。积极培育和建设一批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完善产学研一体化机制,着力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力争全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7%。
(四)拓展服务业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把服务业作为扩内需、调结构的新引擎,推动十大服务业加快发展,形成服务业与制造业、现代农牧业深度融合、相互支撑的新格局。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着力增强消费拉动作用。提高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优化市场消费环境。调整完善财政资金支持扩大消费的政策,制定消费带动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持成长性消费品企业,扩大节能环保产品、信息产品、新能源汽车等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温升级。力争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加快建设高原旅游名省。深度开发生态、休闲、体育、文化等复合型产品和冬春季旅游市场,培育独具特色和魅力的旅游业态,促进旅游业由数量推动向质量提升转变。加快重点景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建立西宁游客集散中心,两年内再创建3个5A级景区。力争全年接待游客突破2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200亿元。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构建大流通体系为目标,完善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西宁市成为国家共同配送试点城市,加快建设海东青藏高原东部国际物流商贸中心,培育一批具有竞争优势的物流企业。完善城乡物流网络,新建一批规范化商品物流配送和商贸中心,两年内农家店覆盖所有乡镇和85%的行政村。大力发展信息服务业。实施“宽带青海”战略行动,加快三网融合和光纤入户步伐,扩大城市4G网络覆盖面,建设智慧城市。出台支持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电子商务综合服务体系和网络购物平台建设。实施信息惠民工程,支持开发公益性信息资源。力争信息产业投资达到100亿元,信息消费达到140亿元,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通宽带。促进中介服务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研发设计、知识产权、咨询评估、会计事务、人力资源、律师等中介服务,建立政府公共服务外包制度,培育一批专业化、市场化的中介服务机构,形成公平竞争、运作规范的中介服务市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