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本报讯 (记者 文晶)签订劳动合同之前应当做好哪些准备?车站有人说帮你介绍工作,到底接不接受?2月14—19日,全市各级工会深入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和码头等场所开展“送法律”活动,计划发放10万余本《外出务工小手册》。
截至去年年末,全市转移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773万人,其中市外务工355万人,占总量的45.9%.针对外出农民工常碰到的劳动合同签订和工伤事故赔偿等问题,市总工会收集编制了《务工准备》、《劳动合同》、《工伤维权》等5本《外出民工小手册》。春节前,各级工会已在村社、场镇进行了100余场次法律宣讲,送出十万余本手册。
“有了这些贴心小提示,我们更知道注意哪些东西,在外面打起工来心里更踏实。”昨日上午,在重庆北火车站广场,合川籍农民工黄伟捧着一本《劳动合同》手册,专心研究合同签订期限问题。市总工会邀请的律师在现场开展免费法律咨询服务,受到了农民工的欢迎。
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市总工会主席郑洪昨日参加活动。
相关提醒>>>
询问+查看+核实
三个步骤教你识别“歪单位”
本报讯 (记者 文晶)农民工回家乡过年,经常碰到老乡和用人单位到村里招人,这其中是否存在猫腻?昨日在重庆北火车站广场,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负责人介绍了“歪单位”的三个识别步骤。
一是询问。应当了解用人单位是什么性质的单位,该单位从事的工种,每天工作多长时间,上不上保险,工作有没有危险。二是查看,你可以要求招工人员出示该用人单位的营业执照副本和招工人员的身份证件等。三是核实,你可以按照招工人员提供的地址和电话,向用人单位打电话核实。
还需提醒的是,农民工决定应聘后,最好要在家乡与该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即使不能在家乡签订的,也要求到用人单位后7天内签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