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访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 时政 评论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企业 工会 维权 就业 论坛 博客 理论 人物 网视 图画 体育 汽车 文化 书画 教育 读书 娱乐 旅游 绿色 城建 社区 打工
RSS

理论

访谈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访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

闫书华
2019-03-27 07:42:06  来源: 学习时报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守阵地、巩固成果,绝不放宽放松,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时期的“三大攻坚战”之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了哪些成效?如何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本报记者专访了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干杰。

 学习时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请您谈一谈,生态环境部如何抓好落实?

  李干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新要求,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生态环境部从4个方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博大精深,其中最重要的有“八个观”,即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深邃历史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自然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观,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用最严格制度保护生态环境的严密法治观,全社会共同建设美丽中国的全民行动观,共谋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共赢全球观。对我们而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既是重要的价值观又是重要的方法论,是做好工作的定盘星、指南针、金钥匙。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此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是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围绕污染物总量减排、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环境风险管控三类目标,突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领域,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三是夯实三大基础。即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推进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四是抓好试点示范。大力推动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积极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在全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学习时报:作为三大攻坚战之一,污染防治攻坚战已经打了一年多,进展和成效如何?

  李干杰: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党和国家发展全局,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一年多来,各地区、各部门、各个方面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而言开局良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优良天数比例同比上升1.3个百分点,细颗粒物平均浓度同比下降9.3%。总之,生态环境保护各项目标指标均圆满完成年度任务,并全部达到“十三五”规划序时进度要求。

  具体而言,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全面推进蓝天保卫战。开展蓝天保卫战重点区域强化监督,帮助地方和企业解决问题,向地方政府新交办2.3万个涉气环境问题。全国达到超低排放限值的煤电机组约8.1亿千瓦,占全国煤电总装机容量的80%。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城市由12个增加到35个,完成“煤改电”“煤改气”480万余户。煤炭等大宗物资运输加快向铁路运输转移,铁路货运量同比增加9.1%。二是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水源地保护、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等攻坚战行动计划发布实施。推进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整治,1586个水源地6251个问题整改率达99.9%。强化入河、入海排污口监管,开展“湾长制”试点。推动2.5万个建制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圆满完成1881个国家地表水水质自动站新建和改造工作。三是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完成农用地污染状况详查。严厉打击固体废物及危险废物非法转移和倾倒行为,挂牌督办的1308个突出问题中1304个完成整改,整改率达99.7%。推进垃圾焚烧发电行业达标排放,存在问题的垃圾焚烧发电厂全部完成整改。四是大力开展生态保护和修复。初步划定京津冀、长江经济带和15个省份生态保护红线,其他省份划定方案基本形成。开展“绿盾2018”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严肃查处一批破坏生态环境的典型案例。五是强化生态环境督察执法。分两批对20个省(区)开展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公开通报103个敷衍整改、表面整改、假装整改的典型案例,推动解决群众身边的生态环境问题7万多个。出台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监管执法的意见,规范执法行为。六是积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生态环境领域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15项重点举措。编制长江经济带11省(市)及青海省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全国完成21.6万个项目环评审批,总投资额超过26万亿元。七是有序推进生态环境保护机构改革。顺利完成生态环境部组建工作。深化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改革,整合组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执法队伍。省以下生态环境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在全国推开。累计完成18个行业3.9万多家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提前一年完成36个重点城市建成区污水处理厂排污许可证核发。

  这些进展和成效,尤其是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是在2017年生态环境质量同比改善幅度很大的基础上取得的,应该说很不容易,说明各有关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也说明污染治理的方向和路子是切合实际、可行有效的,坚定了我们继续做好工作的决心和信心。

 学习时报:当前,国际国内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面临的形势如何?生态环境部打算如何继续推动这场攻坚战?

  李干杰: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支持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机制改革红利惠及生态环境保护,正确的路子和方法能够切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起来看,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明显大于挑战。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打好打胜污染防治攻坚战。

  下一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总的考虑是,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两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的战略定力,坚守阵地、巩固成果,绝不放宽放松,更不走“回头路”,保持方向、决心和定力不动摇。就生态环境部具体推动这场攻坚战的思路和举措而言,可以概括为“四、五、六、七”。

  “四”就是有效克服“四种消极情绪和心态”。即克服自满松懈、畏难退缩、简单浮躁、与己无关这四种消极情绪和心态。

  “五”就是始终保持“五个坚定不移”。即坚定不移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全面落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定不移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定不移打造生态环境保护铁军。 “六”就是认真落实“六个做到”。做到稳中求进,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做到统筹兼顾,既追求好的环境效益,又追求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做到综合施策,既发挥好行政、法治手段的约束作用,又更多发挥经济、市场和技术手段的支撑保障作用,特别强调要依法行政、依法治理、依法推进;做到两手发力,既抓宏观顶层设计,又抓微观推动落实;做到点面结合,既整体推进,又力求重点突破;做到求真务实,既妥善解决好历史遗留问题,又攻坚克难把基础夯实,绝不搞“数字环保”“口号环保”“形象环保”,确保实现没有“水分”的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确保攻坚战实效经得起历史和时间的检验。这“六个做到”,既是我们推动污染防治攻坚战相关具体工作的总体立场和态度,也是基本策略和方法。

  “七”就是聚焦打好七大标志性重大战役。即打赢蓝天保卫战,打好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渤海综合治理、长江保护修复、水源地保护、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学习时报:目前我国经济的下行压力加大,怎样平衡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环境保护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

  李干杰: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在积极探索发展与保护的关系,努力实现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多次强调“生态兴则文明兴”“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阐述了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指明了实现发展和保护协同共进的新路径,为破解发展与保护的难题、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同时,不断增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严格执行环评制度,严把项目准入关口,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依法依规加大督察执法力度,一批污染重、能耗高、技术水平低的企业被淘汰,一批绿色生态产业加快发展,一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严格环境督察执法,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从更深层次激活了生产要素,有效解决“劣币驱逐良币”问题,促进合规企业生产负荷和效益不断提升。

  三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2018年,全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投资同比增长43%,同比上升19.1个百分点,环保产业预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两位数以上,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日益上升,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必须看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这还不只是就长远而言是如此,就是从当下来看也是如此。我们所做的很多治污工作不仅不影响经济发展,还会拉动经济发展。比如开展黑臭水体治理,2018年,全国重点城市直接用于黑臭水体整治的投资累计1143.8亿元,很多昔日的“臭水沟”“臭水塘”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公园和科技创新企业的聚集地,提升了城市品质,有力促进了城市高质量发展;在散煤治理中采取“煤改电”和“煤改气”,也有效拉动了消费和投资,提高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下一步,在平衡和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方面,宏观层面,我们将坚持做到两点。一是坚持稳中求进,一步一个脚印,有序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各项任务,既打攻坚战,又打持久战。坚决反对脱离实际,“层层加码、级级提速”。二是坚持统筹兼顾,力争每一项工作都能够同时实现“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有利于推动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利于解决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消除和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最终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

  微观层面,具体到对企业的环境执法监管,我们也是坚持两点。一是依法依规对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查处,防止“劣币驱逐良币”。二是对守法合规的企业,减少执法对正常生产经营的影响。这种“有保有压”的做法,就是要树立守法企业受益、违法企业受损的绿色发展导向。

编辑: 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市场可达性、人口流动与空间分化

    目前的高铁网络规划基本覆盖了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城市区域,在满足空间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对促进要素流动与集聚有着积极作用。以上研究具有如下政策启示:首先,大力发展高铁的同时要兼顾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通勤成本不仅受到高铁影响

  • 互联网使用、就业决策与就业质量

    在信息化时代,由互联网创造的巨大信息交互平台,逐渐成为劳动力市场参与者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互联网提供的及时有效信息因此,首先,要继续推动互联网的全民化、普惠化建设,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在线学习和培训,激活更多的潜在用户

  • 为什么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

    2018年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稳就业居于首位。这个安排和导向具有十分重要的政策含义。首先,在各项政府工作中给予就业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宏观政策中赋予就业更高的优先序。

  • 强化理论武装 把牢政治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党的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高度重视,深刻阐明了工会工作的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重要论述首先要解决“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各级工会全面系统学、及时跟进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

访谈

文献

  • 毛泽东的入党时间为何是1920年

    今天的中央档案馆保存着一份珍贵的历史文物——毛泽东亲自填写的中共八大代表登记表。在登记表的“入党时间”一栏1920年初,毛泽东身处北京,正忙于驱逐湖南军阀张敬尧的运动。张敬尧是皖系军阀,1918年3月就任湖南督军

  • 改造思想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英雄王杰的共产主义思想改造观

    编者按:王杰,原济南军区装甲兵某部工兵一连班长,是我党我军历史上一位杰出的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1965年7月14日王杰,牺牲时年仅23岁,入伍不到4周年,被誉为雷锋式的伟大共产主义战士。入伍后他很快加入了共青团,并连续三年被评为“五好战士”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本站地图| 投稿邮箱| 版权声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