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时政-正文
陈发明:增强精准扶贫攻坚战的责任感
//m.auribault.com2015-10-15来源: 经济日报
分享到:更多

  明确脱贫时间表,是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制定路线图,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措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如果各级政府盲目加码,让“精准扶贫”变成了“精准救济”,就背离了初衷。精准扶贫是一场攻坚战。从战略层面看,精准扶贫缓不得,更急不得,需要有紧迫感,更要有责任感;从战术角度讲,精准扶贫主角是贫困群众,而不是时间节点,归根结底是要让群众摆脱贫困,获得自我发展能力

  近日,中央提出6年实现7000万人全部脱贫的目标和时间表,体现了中央对精准扶贫的决心和信心。但从以往实践看,扶贫目标提出之后,很容易出现各级政府不切实际、硬性层层加码的现象。据了解,已有不少扶贫任务颇重的中西部省区提出提前脱贫的目标,个别积贫已久的贫困地区甚至喊出两年脱贫的口号。

  从全国来看,2013年减少贫困人口1650万人,2014年减少1232万人,连续两年完成减贫1000万人以上的目标任务。按这样的趋势判断,今年再减贫1000万人的目标有望实现。但也要认识到,精准扶贫离脱贫目标越近,攻坚难度就越大。因为剩下的都是“硬骨头”,需要各级政府乃至全社会投入的力量更多一点,力度更大一些,也要更有耐心一些。

  明确脱贫时间表,是为了更科学合理地制定路线图,有针对性地出台政策措施,给广大干部和群众打气鼓劲,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如果各级政府盲目加码,难免出现部分地方和部门为了实现目标数据而扶贫甚至弄虚作假的现象。为了加快目标的实现,个别地方采取一些所谓的“超常规”措施,帮扶力量喧宾夺主,一手包办,不仅给钱给物,还将原本用于无劳动能力等特殊群体的帮扶措施“普惠化”,更加助长了“等靠要”的不良风气。原本是要走出救济式扶贫误区的精准扶贫,在某些地方变成了“精准救济”,背离了初衷。可以想见,如此“达成目标”之日,有可能成为相关群众返贫之时。

  精准扶贫是一场攻坚战。从战略层面看,精准扶贫缓不得,更急不得,需要有紧迫感,更要有责任感;从战术角度讲,精准扶贫主角是贫困群众,而不是时间节点,归根结底是要让群众摆脱贫困,获得自我发展能力。

  一方面,贫困地区的干部要找准“病因”,按照客观规律扶贫,把主要精力放在扶贫开发上,而不是单纯的济贫救困、物质给予上。为此,地方政府和广大帮扶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找准自身角色定位,重在“扶”上做文章,而非在“给”上花力气;要把握好“精准扶贫”与“精准救济”的界限,在优化贫困县考核机制和扶贫资金管理机制上下功夫,在培育贫困地区未来发展和困难群众自身致富能力上下功夫,在拓宽群众增收渠道和发展富民产业上下功夫。

  另一方面,贫困群众应树立两种意识。一是主动脱贫意识。精准扶贫首先要让群众精神脱贫,在许多积贫已久的地区,不少群众观念保守,安于现状,温饱无忧则别无他求。扶贫第一要务就是要激活扶贫对象的致富动力,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让其在外力帮扶下真正脱贫。即使因为各种突发原因返贫,他们也会通过自身努力再度致富。二是风险意识。救济式扶贫最大的弊端就是返贫率高,授人以鱼而非授人以渔,使受惠群众没有风险意识。而要想改变这些落后观念,需要有耐心和恒心。

  因此,精准扶贫不可操之过急,不可揠苗助长。扶贫成果不仅要跟得上目标的指引,更要获得群众的认可,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