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拒绝捧杀(法明 画)
12月7日,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学院先后公布2015年院士增选结果,分别新增选院士70名和61名。中国工程院同时给新当选院士和新当选院士所在部门和单位分别致信,提醒对院士的成就和贡献宣传要恰当,避免炒作。不要举办当选庆祝活动,也不宜把过高的、不适当的物质待遇加到院士身上。
此次院士增选,是去年两院院士章程大幅修订之后的首次评选,从遴选阶段到最终结果,可谓亮点多多:取消单位推荐、学术渠道多元、无党政机关介入、院士平均年龄进一步年轻化等,从章程的改革到实践的践行,从立规矩到守规矩,从程序正义到实体正义,无疑都是看得见的新气象与可喜的进步。在“两院”院士增选揭榜时刻,中国工程院的致信,更是让人们看到对学术真理的捍卫,对学术尊严的重构,对学术生态的修复。
以往院士增选,往往引发过分的关注与高热度炒作。学者一旦当选院士,就会面对纷至沓来的采访,来自方方面面的社会活动、会议座谈评审邀请等,不少院士所在单位以及所在地方的主管领导部门,也以此为政绩,锦上添花送来包括物质奖励在内的各类荣誉,甚至官帽,院士往往分身乏术、招架无力,甚至影响正常的科研工作。院士在升迁、申请经费、评奖、社会荣誉等方面享有的特殊权利,也已形成成文或者不成文的制度。
然而,科学家要走的路毕竟不是为了赚取眼球效应、追逐利益最大化,他们需要摆脱名利羁绊上下求索。中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重要开拓者和奠基人、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谢家麟院士曾语重心长地讲道:科学家要能够耐得住“寂寞”和“平凡”,坚守踏实、诚实的科学作风,淡泊名利,潜心科研。此次中国工程院所发两封言词恳切的公开信,尽管不是强制性的要求,没有硬性约束力,不过此种表达,显然是在努力荡涤学术界的浮躁、追名逐利之风,也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这种态度——院士不是身贴万能标签,不是一些单位、地方谋取利益的活招牌,心无旁骛搞科研,方属科学正道。
何为院士?院士是“国家设立”的自然科学技术方面或者工程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评选的初衷是对学者多年来学术成就的肯定与褒扬。院士并不是一种职务、职称,不管是院士本人,还是所在单位、地方政府,都应以平常心视之。对于新当选院士,其所在部门与单位也不将当选视为政绩,不抱着功利性目的去宣传、利用,应当是一种自觉行为。
让院士称号回归学术和荣誉是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厘清学术与权力边界,是保证学术独立的必要举措,值得点赞。我们最缺的是“科学家”,而不是“科学官”。 围绕在“最高荣誉”周围的光怪陆离的现象,可以休矣。
熊丙奇:院士年轻化,更需去利益化2011-12-12 |
练洪洋:“烟草院士”是院士过度功利化产物2011-12-16 |
刘雪松:张曙光参评院士打点了谁2013-09-11 |
逄自立:剥离利益外壳回归学术本位,院士改...2013-11-27 |
太原晚报:院士退出关键是放权让利2013-12-06 |
张楚楚:院士改革必须直面“官员院士”议题2014-06-13 |
熊丙奇:去行政化利益化让院士回归荣誉2015-01-08 |
熊丙奇:“布鞋院士”的稀罕和“湿鞋院士”...2015-01-18 |
李志民:中国院士多了还是少了2015-11-10 |
胡宇齐:院士是该揭掉“全能”标签2015-12-09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