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杂文随笔-正文
谷雨的情致和召唤
李伟长
//m.auribault.com 2017-04-20 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二十四节气中,带雨字的有两个——雨水和谷雨。相比之下,笔者对谷雨二字情有独钟。就温度而言,雨水在立春之后,正是乍暖还寒的时候,下的雨是冷雨,冷飕飕的,淋了是要生病的。谷雨则不同,寒冷退去,微暖来临,此时的雨,接近暖雨,不再冰冷。

  谷雨最有情致,是观雨的好时节。那些充满雅趣的听雨楼、观雨轩、瞻雨亭等名称,在谷雨时,越发有看头,不再是苦风凄雨的格调。虽说古时文人,对绵绵秋雨素有感情,因雨感怀,借雨抒情写意,好诗妙句不少,但相比于春雨,不可同日而语,到底没有谷雨来得温润。好雨知时节,谷雨时看雨,看的就是单纯的雨,不必担心淋了冷雨受寒,不必见雨起意伤怀,与凄凉无关。抬眼望去,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春绿带雨,烟雨朦胧。若是在江南,在小桥流水的小镇上,正是最美的季节。当年,读戴望舒写的“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而寂寥的雨巷”,笔者曾想,丁香花开,大概就是三四月份,正是谷雨时节。谷雨时的雨,响在小巷子里,落在小桥边,滴在石板上,挂在油纸伞下,也在一首首关于春雨的诗词里。

  谷雨时节,润物细无声的还有风。有雨就是湿润的风,湿漉漉的可以闻到植物的气息。天朗气清时,则是惠风和畅,温柔拂过脸颊,正是呼朋引伴,踏青访绿,寻茂林修竹的好时光。谷雨的春风春雨,俘虏了太多中国文人的笔墨,早已浸入了传统文化的骨髓,成了某种浪漫的文化想象。

  不过,说谷雨,雨是一方面,重点还是谷字。古时谷雨,与生活有关,与劳作有关,更与生计有关。鸣鸠拂其羽,布谷鸟提醒播种了。“谷雨前,好种棉”“谷雨不种花,心头像蟹爬”,这些活泼的俗语说的便是谷雨的重要性。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先种好,秋才有收。这不仅是务农者对老天的感恩,也是顺应天时做出的生活安排。

  谷雨是农耕时代最有希望的节气。耕者,种花者,还有茶人,无不带着收获的美好愿望,欢喜地忙碌着。在许多人文画里,农人披着蓑衣,扛着爬犁,牵着牛,播完种子,在斜风细雨中,从田里归来,满脸洋溢着的都是笑。这番图景,笔者年少时在乡下还常见到。犹记得,那时候赤脚走在泥土里,泥从脚趾缝间滑出,细软滑腻,一点都不冰凉。春的希望,连忙碌也是甜的。虽说到收获的季节,还要经历夏的炎热和秋的等待,但有了希望,一切都是美好的。

  谷雨是属于乡村的,属于田野的,属于绿色万物的。在如今的城市里,这些已经变得遥不可及了。如果说作为耕作者的作息提示,谷雨的意义慢慢在失去,那么作为一种好好生活的精神寄托,谷雨依然在召唤和暗示着忙碌的人们。

(作者:李伟长 系上海作家、书评人)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