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不要与社会上不良青少年或职高学生混在一起,以防上当受骗或被欺负。”1月25日,在浙江省海盐县行知中学德育处发送给学生家长的一条关于学生返校参加考试的校讯通短信中,涉及到对职高学生的内容引发职高学生和职业学校的普遍不满,在网上引发热议。据了解,该中学已于1月25日晚在其官方微博上发表道歉。(1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一句“不要与职高生混”,实在是夹带了满满的恶意。时至今日,环绕在职业教育周围的偏见与误解,还远未散去。虽然职教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全社会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在一时之间总归难以扭转。于是乎,种种由来已久的隐匿情绪,在这场普高与职高之间的“短信风波”中,最终得到了集中释放。关于“职教”、“职校”,那些真心实意的力挺,与那些秘而不宣的“轻视”,因为此事,又一次碰撞、交锋。
其实一直以来,职校生并未获得充分的尊重与公允的对待。只不过,在大多数时候,所谓“歧视”往往是隐匿的、无形的,故而无从追究。而不同的是,上述“提示短信”几乎是一种赤裸裸的歧视。因其有图有真相,也就难免会贻人口实,成为众矢之的了。此事之所以引发职校学生的强烈反弹,概是由于他们终于找到一个明确的对象,来彻底宣泄内心郁积已久的不满。
“不要与职高生混”之说,当然毫无道理。其所涉及的,乃是对一个群体的污名化,颇有以偏概全、人身攻击之嫌疑。从网友反馈来看,也呈一边倒之势,基本都是在声援职校学生、抨击当事学校。这一局面说明,至少在公共舆论层面,对于职校生的歧视,已经失去了市场。可是需要追问的是,在现实生活场景内,人们对职校生的真实看法又是如何呢?
要知道,众人同声的公共发声,并不能代表个体的真实心声。就推动“公平看待职校生”而言,当事一方据理力争、主流舆论仗义力挺,无疑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可是,倘若要彻底解开心结,显然还需要依靠更为有力的“事实说服”才是。这就要求,教育主管部门优化职教模式,从身份认同、价值激励层面,优化职校生的人格建构;与此同时,更要完善教学管理、拓宽就业机会,确保职教生有约束、有希望。
对于职教生的歧视,本质上来源于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素来被视作“普通教育”的掉队者、淘汰者;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技术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地位有限。在这一大背景下,无论是职校教育者,还是职校学生,都很可能变得消极乃至自我放弃。而这,反过来又强化了外界的负面评价……一个确定的事实是,随着大环境的改变,职业教育本身以及其所培养的技术工人,前景都会大不一样。
所以,偏见终将消失,我们只是希望能更快一点。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京ICP备11015995号-1|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