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 更多 |
漫画/朱慧卿
杭州一位医学博士,最近忍不住发朋友圈吐槽:翻了孩子的课堂练习,我真想说:孩子,你比你妈强多了!你的那些题目,为娘也不会做。博士称,孩子作业上的“聪明题”题型都很绕,即使是大人来做,也必须熟悉这种出题思路和语境,不然真的会反应不过来。 据当地一位数学老师介绍,课堂练习本不是每一页都有这样的题,即便有,也仅有一题,数量不多。(11月11日《钱江晚报》)
从学术角度而言,“一年级数学题”出现这种状况,其实并不能说明小学教材撰写过于生僻、艰涩。博士不会做,不是难倒了博士,而是博士不懂这中间的知识环境。譬如一个宫廷御膳大师,做惯了山珍海味,猛然需要拿普通材料做几道家常小菜,还有些不适应。更何况,这些“一年级数学题”归属于所谓聪明题,其答案很可能本身就是开放性的。博士妈妈拿着搞学术的精神来解这道题,解不出来也属正常。
“一年级数学题”被博士吐槽,容易被过度解读,延伸为应试教育的残酷。事实上,这只是一种随意贴标签。熟悉小学数学教材的人都知道,所谓聪明题,其实并非必做题,它是给学生开拓视野的选做题。不会做,算不上不聪明;会做也只能说明思维更加活跃。数学教材中有一些这样的题,恰恰能够帮助那些学有余力的孩子,发挥自身长处。对于那些做不了此类题的孩子而言,更该认识到自身的学习特点,更擅长哪一方面的学习,不必要为追求各方面完美,而为一道聪明题苦恼不已。
“一年级数学题”被博士吐槽成为新闻,表明公共舆论场存在一种误解。认为知识越多,越有创造性思维。但从学习规律来说,悟性其实与学历高低无关,而与个人感悟能力有很大关联。高僧慧能曾说,“下下人有上上智”。以此而言,我们与其为“一年级数学题”被博士吐槽惊诧,不如换个角度思考一下——凭什么“一年级数学题”就不能难倒博士呢?
说白了,在学习领域,无论具备什么样的身份,若不了解客观实际,都可能作出误判。夸大“一年级数学题”的难度,夸张这种题对于小学数学教材的超越,其实也是忽略了教育者自身的责任。我们为何不能学习爱迪生的母亲,多鼓励鼓励孩子,而不是急着吐槽题目本身?汪国真说“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有时候在教育孩子方面,我们也需要给一点挫折教育,让孩子的内心强大起来。
高招应体现社会责任担当 2011-10-14 |
题目刁钻,体制弊端 2012-05-04 |
图说:轮番上阵 2012-05-07 |
成绩差 2012-07-04 |
作品广议:为流行喝彩(图) 2012-11-03 |
何止“粗心” 2013-08-21 |
“黄金粥” 2013-10-14 |
一周看点(第227期) 2014-05-09 |
张枫逸:社保缴费基数上浮不能单兵突进 2015-01-05 |
朱永华:女儿举报父亲腐败 也是一种爱 2015-07-23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38)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11630) | 京ICP备11015995号-1 | 联系我们:zgw@workercn.cn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85号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2008-2022 by m.auribault.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