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工网评论频道工人日报社评-正文
以创新促创业,让更多梦想照进现实
吴迪
//m.auribault.com 2017-10-12 来源: 中工网—《工人日报》
分享到: 更多

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一方面,是帮助其个人实现梦想和价值,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而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升还关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步伐,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10月10日《中国经济周刊》的报道聚焦中国大学生创业情况,其中提到,数据显示,近5年来,大学生毕业即创业人数从2011届的1.6%上升到2017届的3.0%,接近翻了一番,但在浙江等创业环境较好的省份,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也只有5%左右。

  近年来,国家制定、推出了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规划。比如,放宽创业准入门槛,鼓励地方设立创业基金、对小微企业和孵化机构给予税收支持等。与此同时,一些高校开始重视和加强创业创新教育。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高校开设与创新创业有关的课程23000多门,还有一些在线课程。多方努力下,大学生的创业热情逐步增加,创业人数逐年增长。以2017年795万名应届毕业生的总量计算,年创业大学生数量超过20万名。

  当然,有创业热情和行动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创业能否成功,能否实现预期目标。从上述统计来看,大学生创业的成功率仍然较低。对此,应该理性看待,创业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有人成功有人失败很正常,关键是要懂得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为今后自己以及更多人的创业提供一些参考。

  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不高,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学生自身来说,主要体现为“三大短板”——缺乏充足且持续的资金保障,要么靠向亲友借,要么靠小额贷款;缺乏适应市场的经营管理经验,对市场和各行业的动态发展及商业信息把握不准,可能导致盲从某些热门行业;缺乏人脉及社会资源。

  从创业教育层面来说,目前,国内一些高校紧跟形势,开设了有关创新创业的课程,这值得肯定,但也有一些学校尚未开设。需要正视的是,这些创新创业课程有的相对宏观和理论化,有些教师本身缺乏创业经验,“纸上谈兵”容易导致创业指导虚化,也使得学生们缺乏真正实用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能力。

  从项目竞争力来说,不少创业项目出现“同质化”,核心技术和优势项目欠缺。有报道显示,一些地区的大学毕业生创业选择项目高度集中,软件开发、生物医药等占比接近甚至超过半数。这不仅加剧了竞争,还可能因缺乏核心技术和优势而成为“炮灰”。

  创业是一个复杂而艰难的过程,正视现状和困难,致力于解决问题,创业的成功率才有望逐步提高。比如,政策扶持的力度、深度要进一步加强,要尽可能保证好政策尽快落地,惠及创业者;高校要更加重视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本领,在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指导上提供更多机会和平台,增加相关教育的实践性和现实针对性;要完善保护创业的法规规定和创业风险控制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此外,整个社会都应致力于营造更好的鼓励创新创业的氛围。

  鼓励和扶持大学生创业,一方面,是帮助其个人实现梦想和价值,另一方面,也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为大学生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搭建了更广阔的平台。而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大学生创业成功率的提升还关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进步伐,关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我们可以也应该做得更好。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